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一辈子一定要去一次普陀山。普陀山被称为南海圣地,同时还有一个称呼叫做海地佛教王国。来到这里之后,大家能够更加了解自己。同时也会感觉到这个景点的尊重以及神圣之处。
普陀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时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普陀山的风景是非常优美的,同时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个地方大家不仅可以看到树木,同时也能够听见鸟叫声。相信大家再来过一次之后,一定会觉得留恋忘返,同时在这附近也有盘陀石、心子石等等一些旅游景点,大部分和观音都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因为因为很多人都比较喜欢历史,在了解普陀山的发展之后,更对这个景点有了向往之情。
在普陀山很多人都想去看一看南海观音铜像,同时这个铜像是在1997年的时候对外开放的。在每年观音菩萨日到来的时候,吸引了无数佛教爱好者,他们都会前往普陀山。同时也会祈求来年能够过得更加的幸福以及快乐,也会虔诚的拜佛。相信大家在看见他们的所作所为之后,一定会被他们的动作所吸引。同时如果大家在时间以及经济条件上允许的时候,就一定要去普陀山看一看。
在烦躁的世界当中,大家常常会觉得心神不宁,而且觉得异常的疲劳。但是来过这个景点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的心里仿佛被清洗了一遍。可以远离手机所带来的烦恼,而且在看到一些僧侣打坐的时候,相信大家也觉得非常的佩服。同时可以给自己一周的时间,好好的逛一逛普陀山。大家也可以参加一下当地的法律会议,了解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
普陀山是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原始道教及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着。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故称“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4大寺、106庵、139茅蓬,4654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普陀山的佛教历史悠久,作为观音道场初创于唐代。唐大中(公元847—860)年间,有梵僧(又说西域僧)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唐咸通四年(公元863),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回国,途经普陀山海面时触新罗礁受阻,于潮音洞登岸,留佛像于民宅中供奉,称“不肯去观音院”,观音道场自此始。宋元两代,普陀山佛教发展很快。宋乾德五年(公元967),赵匡胤遣内侍(太监)王贵来山进香,并赐锦幡首开朝廷降香普陀之始。元丰三年(公元1080),朝廷赐银建宝陀观音寺(即今前寺)。当时,日韩等国来华经商、朝贡者,也开始幕名登山礼佛,普陀山渐有名气。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宝陀观音寺主持真歇禅师奏请朝廷允准,易律为禅,山上700多渔户全部迁出,普陀山遂成佛教净土。嘉定七年(公元1214),朝廷赐钱万锣修缮圆通殿,并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的道场,与五台山(文殊道场)、峨眉山(普贤道场)、九华山(地藏道场)合称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
普陀山凭借其特有的山海风光与神秘幽邃的佛教文化,很早就吸引众多文人雅士来山隐居、修炼、游览。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秦安其生、汉梅子真、晋葛雅川,都曾来山修炼。普陀山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代就成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必经通道和泊地。至今山上仍留有高丽道头、新罗礁等历史遗迹,流传着韩国民族英雄张保皋等事迹。自观音道场开创以来,观光揽胜者络绎不绝。宋陆游、明董其昌等历代名士,都先后登山游历。历朝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或吟唱,或赋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碑刻,使普陀山文物古迹极为丰厚;唐宋元明清五朝近20位帝王为了祈求国泰民安,特遣内侍携重礼专程来普陀山朝拜观音。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还多次召见普陀山高僧,赐金、赐字、赐佛经、赐紫衣,礼遇有加;新中国历任中央领导人也都亲自莅临普陀山视察、指导工作。五朝恩宠,千年兴革,佛国香火,由是鼎盛,赫赫声名,广播远扬。
普陀山,浙江著名的5A景区,同时也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银普陀”之称。在浙江民间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菩萨结缘四海,特别是每年的节假日和佛诞期间,很多游客都会从全国各地来到浙江普陀山的各大寺院祈福礼佛,祈求国泰民安,祈祷家人康健。
如果你去过普陀山旅游,一定在当地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如果你去普陀山许愿祈福,心愿达成以后必须连着去三年普陀山以示诚意,很多人都为此而困惑,一普陀山作为观音菩萨的道场祈福许愿千百年来都是挺灵的,但是连续要去三年,未必每个人都能做得到了,那么真的有这样的说法吗?
其实这样的说法是有,但是并非普陀山哪座寺院规定的,而是经常去普陀礼佛的进香的人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原来的本意是说,来普陀山要心诚,当你在普陀山任何一座寺院中达成心愿以后,必须来年再来普陀山还愿表示虔诚,必须来三年只是用来衡量你的恭敬程度,并非什么强制性的规定。
不过也有人说,在佛教中“三”这个数字代表着圆满,就像普陀山有三宝,三大寺院,三个香会期一样。连续三年上普陀山祈福只是为了圆满而已。历史上也有得道高僧曾经说过,拜佛要累计拜三年,以表达自己的虔诚之心,但三次可以分开去,并没有说一定要连续去三年这样的说法。
在普陀山旅游,你会发现很多人并非第一次来这里,有的人会连续来三年,有的人甚至年年都会来这里看看,很多人都是不由自主发自内心的喜欢普陀山这个地方,而不是刻意来遵循什么必须来三年的“规定”,所谓的规定都是人们内心美好的愿望,许愿祈福只要心意到了就可以,并不需要去在乎这些条条框框。还有很多游客开玩笑的说,说来普陀山要连续去三年,这样的说法恐怕是普陀山景区为了吸引游客前来旅游的一种噱头罢了。
听很多普陀山当地寺院的僧人们说,所谓的去普陀山要三年,这个“三”是个吉祥的数字,普陀山所有寺院从来没有说过来这里祈福就必须要连续来三年,如果一定要给它加一个年限的话,那便是有缘就来,有愿请来,“来好来好越来越好好再来”,衷心希望每位到过普陀山的游客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