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为什么冬天(文成公主为什么冬天进藏)

黑龙江旅游网2860

唐朝吐蕃战争,又称唐蕃战争,是公元7世纪至9世纪发生在唐朝和吐蕃之间的战争。原因是吐蕃与唐朝争夺西域和青海地区。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唐蕃发生松州之战,唐军击退了吐蕃军;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唐朝、吐蕃互有胜负,安西四镇三失三复;唐玄宗时期,吐蕃处于劣势,其间多次通过会盟划分唐蕃边界。安史之乱期间和之后,吐蕃借机控制了陇右十八州和安西四镇,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长安。唐朝联合回鹘、南诏、大食,合围吐蕃,加之吐蕃连年征战,国势大衰,最终在末代赞普朗达玛被刺杀后,吐蕃于877年分裂崩溃。唐朝和吐蕃前后共有八次会盟,由于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给吐蕃赞普,所以唐蕃关系又称舅甥之盟。

文成公主为什么冬天(文成公主为什么冬天进藏)

1唐太宗时代,鉴于天可汗的四海威名和名将众多,吐蕃与唐朝的争夺并不激烈,在侯君集一度击败吐蕃军队后,双方保持了一段和平。

2唐太宗和松赞干布死后,吐蕃权臣禄东赞掌权,全力对外扩张。趁唐朝全力解决高丽之时,公元670年,吐蕃攻陷西域,唐朝的安西四镇并废。

3唐朝名将薛仁贵率10万大军出击,由于副将郭待封自作主张出击先败(颇有点象三国马谡不听诸葛亮叮嘱之败),薛仁贵虽然取得了一次胜利,但未能挽救危局,在大非川被吐蕃40万大军围攻,几乎全军覆没。

4公元678年,李敬玄将兵18万与吐蕃战于青海,大败。监察御史娄师德临危应诏从军,收拾残局,遏制了吐蕃的攻势。

5此后,从武则天时代到唐玄宗天宝年间,两国连年征战,时战时和,胜负大略相当。但唐朝在低海拔地区收复了西域,势力一度达到中亚。公元749年,唐朝军队中的胡人名将哥舒翰以死者数万的代价攻下青海的石堡城,753年,又一度收复九曲部落地区。但不久安史之乱起,唐朝全线收缩,吐蕃再占上风。

6唐朝军队失败的原因:唐朝和吐蕃的战场主要在今天青海的河源地区。此地一年四季雨雪泥泞,大兵团作战极其艰难,补给常常有被吐蕃切断的危险,行军布阵与中原地区多有不同。而且中原士兵对高原作战极其不适应,高原反应下,唐朝军队的士兵和战马的战斗力大打折扣。而且从地形来看,唐朝军队是从低海拔向高海拔仰攻,而吐蕃军队则相反,所以占有地利的优势。而且吐蕃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对其气候已经适应,而唐朝军队的大部分士兵从中原和草原干旱地区来到低温而多雨雪、高海拔的河源地区(即便今天有四轮驱动也行走艰难),疫疾时有流行,天时之利又不及吐蕃军。这颇有点象三国时代曹操强大的北方军队在推进到长江水网沼泽地区后屡遭败绩的情况

应该是夏天,因为根据史书记载贞观15年(641)正月十五,唐太宗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所以下旨的时候已经是农历正月十五了,按公历也就是2-3月,已经开春了,加上公主下嫁两国联姻,嫁妆什么乱七八糟的起码也要准备一段,等启程的时候差不多夏天了

因为冬天河面结冰,可以直接从河上走,节省时间。

入藩时间是夏季,冬季封山,进藏太危险,根据历史记载,公元641年,即贞观15年正月十五,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他诏令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在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前往吐蕃。

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拉萨。

正月十五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到西宁,在往西南入藏,25多公里,,至少需要2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西宁,从西宁入藏还需2个月左右的时间,因此入藏之后就是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