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方面:
1.独特的建筑设计:悉尼歌剧院的建筑设计是著名建筑师于谦(Jørn Utzon)的杰作,其标志性的壳形结构成为了澳大利亚文化的象征和标志。这种独特的设计和建筑形式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并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2.国际知名的艺术表演:悉尼歌剧院不仅是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同时也是国际艺术表演的重要场所。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艺术表演团体在悉尼歌剧院进行演出,包括歌剧、芭蕾、音乐会、话剧等多种类型的表演。这些精彩的演出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前来欣赏,也成为悉尼歌剧院的重要经济来源。
3.地理位置和景观: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边的本·朗公园(Bennelong Point)上,与海港大桥(Sydney Harbour Bridge)一起构成了悉尼最有名的地标之一。从悉尼歌剧院可以欣赏到悉尼海港的壮丽景观,包括悉尼歌剧院与海港大桥的美妙互补。这些景观和地理位置都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一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第一组壳片在地段西侧,四对壳片成串排列,三对朝北,一对朝南,内部是大音乐厅。第二组在地段东侧,与第一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规模略小,内部是歌剧厅。第三组在它们的西南方,规模最小,由两对壳片组成,里面是餐厅。其他房间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内。整个建筑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宽97米的大台阶。车辆入口和停车场设在大台阶下面。歌剧院整个分为三个部分: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歌剧厅、音乐厅及休息厅并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岗岩石基座上,各由4块巍峨的大壳顶组成。这些"贝壳"依次排列,前三个一个盖着一个,面向海湾依抱,最后一个则背向海湾侍立,看上去很象是两组打开盖倒放着的蚌。高低不一的尖顶壳,外表用白格子釉磁铺盖,在阳光照映下,远远望去,既象竖立着的贝壳,又象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故有"船帆屋顶剧院"之称。那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块每块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外表覆盖着105万块白色或奶油色的瓷砖。悉尼歌剧院设备完善,使用效果优良,是一座成功的音乐、戏剧演出建筑。
澳大利亚首都是1927年从墨尔本迁都至堪培拉。
为什么墨尔本和悉尼名声都比堪培拉大,在17世纪英国就在悉尼的杰克逊港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区,英国囚犯也被放流至此。18世纪中,分别在墨尔本和悉尼都发现了金矿,淘金热带来了大量的抱着发财梦的新移民,其中也包括华人,人口在10年间翻了12倍。
悉尼和墨尔本城市之间的竞争从经济竞争、科技竞争、教育竞争到人口竞争,悉尼的发展一下就超越了墨尔本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一大城市,但是政治地位却远不如首都所在的墨尔本,于是悉尼跟联邦政府要求把首都迁址至悉尼。
为了维多利亚州和新南威尔士州的良性竞争和居民的安定,联邦政府决定在墨尔本和悉尼之外选址迁都,最终选定了堪培拉,这样两个大城市的首都之争告一段落。
所以从澳大利亚的历史发展上来看,墨尔本和悉尼一直占据着舞台,国际知名度要高于现在的首都领地堪培拉。很多人误认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在墨尔本或者是悉尼,其实国立大学位于堪培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