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观音寺(为什么观音寺不能拍照)

黑龙江旅游网3070

关于观音菩萨的四个名号

为什么观音寺(为什么观音寺不能拍照)

第一个,“观世音菩萨”,这个就体现观音菩萨的慈悲心,上面已经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

第二个名称叫“观自在菩萨”,体现他的智慧,观照般若的运用无碍。说他能够在定中观察诸法的自相、共相,具足彻底明了缘起性空的智慧,中道智慧。“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是观音菩萨的智慧,包括了根本智、后得智、妙有智、性空智,也包括了唯识学讲的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这也是如来的智慧。恢复到这个智慧就能出离生死,得到解脱,得到自在,而且进一步得到神通自在、救度众生自在,所以叫“观自在”,即没有一点束缚,很自在。

第三个叫“普门大士”。观音菩萨在因位、在果位他走的是正道,通达无碍,很广大。这个道、这个门就不是三恶道的门,也不是人天道的门。人天是比三恶道好,但是毕竟在六道中还是有生死的呀!而他这个门是三乘之门、菩萨之门、如来之门。观音菩萨在因位修行的时候受苦受难就是为了走这个门。所以修因要修菩萨因,象四无量啊、四摄六度啊、四宏誓愿啊……。他在果位,以如来身现菩萨相救度众生。所以这个门在因位、在果位周遍法界都是通达无碍的,叫“普门”。你们看现在有些寺庙叫普门寺。“大士”就是菩萨。所谓“大心之士就是菩萨”。

第四个名号叫“圆通大士”。“圆通”,你看有些观音寺都有圆通殿,普陀山普济寺就有圆通殿,以供观音菩萨为主。“圆通大士”,到了如来的果位,福德圆满、智慧圆满、一切法都能通达,有福有慧、有悲有智。这一个智慧就是圆成实智。具足这个智慧就叫如来、又叫真如、又叫法性、又叫空性。“圆通大士”就表明观音菩萨早成佛道,具足佛的功德,是为圆满,悲愿都很圆满。通达一切而没有障碍.

山上有座观音庙。南通观音山是南通市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得名于山上的一座观音寺,据传,该寺建于唐朝,原名南垆寺,后改为观音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南通观音山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山水、文化、庙宇、园林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域,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膜拜和旅游。

普陀山的佛教历史悠久,作为观音道场初创于唐代。唐大中(公元847—860)年间,有梵僧(又说西域僧)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唐咸通四年(公元863),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回国,途经普陀山海面时触新罗礁受阻,于潮音洞登岸,留佛像于民宅中供奉,称“不肯去观音院”,观音道场自此始。宋元两代,普陀山佛教发展很快。宋乾德五年(公元967),赵匡遗内侍(太监)王贵来山进香,并赐锦幡首开朝廷降香普陀之始。元丰三年(公元1080),朝廷赐银建宝陀观音寺(即今前寺)。当时,日韩等国来华经商、朝贡者,也开始幕名登山礼佛,普陀山渐有名气。绍兴元年(公元海天佛国观音道场

1131年)宝陀观音寺主持真歇禅师奏请朝廷允准,易律为禅,山上700多渔户全部迁出,普陀山遂成佛教净土。嘉定七年(公元1214),朝廷赐钱万锣修缮圆通殿,并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的道场,与五台山(文殊道场)、峨眉山(普贤道场)、九华山(地藏道场)合称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凭借其特有的山海风光与神秘幽邃的佛教文化,很早就吸引众多文人雅士来山隐居、修炼、游览。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秦安其生、汉梅子真、晋葛雅川,都曾来山修炼。普陀山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代就成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必经通道和泊地。至今山上仍留有高丽道头、新罗礁等历史遗迹,流传着韩国民族英雄张保皋等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