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手抄报图片大全(植树节手抄报图片大全(关于植树节的手抄报图片内容大全))

黑龙江旅游网4840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植树节手抄报图片大全,以及植树节手抄报图片大全(关于植树节的手抄报图片内容大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植树节手抄报图片大全(关于植树节的手抄报图片内容大全)

植树节手抄报图片大全(植树节手抄报图片大全(关于植树节的手抄报图片内容大全))

各位家长朋友们,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快来了,我相信孩子的老师一定会给孩子留一些关于植树节的作业,比如手抄报。

家长们又要挠头了,这可怎么指导孩子呢?不要着急,贴心的王老师已经给您准备好了高招,快看看王老师收集的各类植树节手抄报及内容素材大全,吸取灵感吧!

01

手抄报图片

02

手抄报内容

一、关于植树节

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和对环保的重要性。

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二、植树节的由来

我国的植树节是3月12号。中国古代虽有劝民植树的说法,但由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植树节日则是现代的事。3月12号这天孙中山先生逝世的纪念日。确定这一天为植树节,一是从植树的季节考虑,二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中国的植树节由林学家韩安、凌道扬等倡议设立,最初确定在4月5日清明节。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

三、种树的意义

一棵树每年可贮存一辆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一亩森林一年可吸收粉尘20~60吨,1万亩林地的蓄水能力,则相当于一座100万立方米的水库。

①一棵树能给我们做些什么?

1天可以蒸发400千克水;

可制作大约200千克纸浆,并产出750卷卫生纸……

一亩树林又能做什么:

放出的氧气可供65人呼吸一辈子;

一年可吸收各类粉尘20至60吨;

一天可吸收二氧化碳67千克,并释放49千克氧气。

②树木不可替代的作用

(1)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使空气清洁,新鲜。

(2)防风固沙,涵养水土。不仅能改善水质,还能在丰水期滞洪蓄洪,枯水期调节水源。

(3)吸收粉尘。一亩树林一年可吸收各种粉尘20—60吨。

(4)减少噪音污染。一条40米宽的林带可减弱噪音10—15分贝。

(5)减温、加湿。炎炎夏日,躲到树荫底下纳凉,那叫一个爽~

(6)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

四、植树节标语

1.三月十二植树节,大家都来种小树,一棵二棵三四棵,种下之后施施肥,小树才能变大树,人人都来动动手,绿化地球靠大家。

2.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3.植树在当代,得宜在下代。

4.树木棵棵种,绿树点点阴。

5.一棵两棵三棵,棵棵皆成栋梁材。

6.千重林山真宝库;万顷绿海活银行。

7.年年植树树成荫,代代造林林成森。

8.万里长城抵御外敌,绿色长城造福人类。

9.双木成林染尽山河,独苗虽绿怎抵风沙。

10.多植树,广造林、现在人养树,日后树养人。

五、关于植树节的诗歌

为了让四季不再寂寞,

春天,我们栽下一棵树。

这时,东风已吹尽寒气,

万物都在悄悄复苏。

小树的根,

一定会扎进丰腴的泥土。

这是一株茁壮的希望啊,

什么也不能使它干枯。

它挺立着那样自信,

大地正是它慷慨的母亲。

这是一株春的故事,

写满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愿它吸取大地的乳汁,

早日成为参天大树。

满树悬挂快乐的童话,

满树敲响自由的音符。

它苍翠的枝干不断伸展,

梦中把岁月的沧桑,

向我们深情地倾诉。

春天,我们看见许多小树,

肩并着肩,手挽着手,

像我们一样昂起了头。

未来不再是荒凉一片,

春天永远在我们心头。

不久大地会站起浩荡的森林,

森林里会走出我们绿色的民族。

植树节手抄报图片大全简单又漂亮

【植树节的由来】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其实这天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的纪念日。确定这一天为植树节,一是从植树的季节考虑;二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孙中山先生从小就喜爱植树,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长着一棵已满百岁的檀香山酸豆树。这是1883年,年仅只有18岁的孙中山,千里迢迢从美国檀香山带回幼苗亲手栽种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终于成材。

孙中山也是我国近代最早极力提倡植树造林的人。他亲自起草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植树造林的计划。1924年,他在广州一次演讲中强调:我们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不断植树造林,而且要造大规模的森林。此外,他还在许多著作和演讲中,反复强调毁林的危害性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亲自植树。

在孙中山先生的倡议下,我国曾于1915年7月30日首次规定,每年清明为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决定将孙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纪念他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各国植树节】

中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日本:每年春季开展植树节和绿化周等活动。绿化周包括街道绿化日、宅旁绿化日、工厂绿化日、荒山绿化日、学校绿化日、绿化树木保护日等。

朝鲜:从1971年开始,每年4月6日为植树节,4月和10月为植树月。

印度:每年7月第一周开展全国植树节活动。

斯里兰卡:从1977年开始,每年的9月17日为植树节。

泰国:每年12月4日为植树节。

菲律宾:每年9月第2个星期六为植树节。

约旦:1月15日是植树节。

巴勒斯坦:1月6日是植树节。

埃及:每年9月至11月为植树节。

美国:各洲都有植树节,但由于各地气候差异,全国无统一日期。

墨西哥:每年6至9月的雨季里开展植树节活动。

哥伦比亚:每年10月12日为植树节。

萨尔瓦多:植树节和教师节合在一起,在每年的6月21日举行。

法国:每年3月为法定的绿化月,3月31日为植树日。

英国:每年11月6日至12日为全国植树周。

瑞典:每年3月举行森林周活动。

2018年植树节手抄报图片大全简单又漂亮

2018年植树节手抄报图片大全简单又漂亮

植树节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下面是简单的植树节手抄报,和我一起看一下吧。

植树节习俗

值此植树节来临之际,说说植树节的习俗,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植树这一问题的,都有怎样的植树节习俗。

战国时期的孟子曾经向梁惠王献策说,五亩大的宅地,如果周围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何愁没有衣服穿?(《孟子·梁惠王上》)司马迁说:“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茹;陈、夏千亩漆……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史记·货殖列传》)最后一句话,太史公说得很明白——拥有很多树木的人,财富可以与千户侯相比。

在古代,有“居之一岁,种之以焚;十岁,树之以木”的谚语,就是说,如果你在某地仅住三两年,种种粮食就可以了,如果要长住,那就要考虑种点树了。当然,这个树多是指经济林木,如太史公所说的枣树、栗树、橘树等。《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第三》引《襄阳记》载,吴国丹阳太守李衡,生前种柑橘树千余株,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们家很穷,但我种有千株柑橘树,就像一千个木奴,不吃你的喝你的穿你的,却可以替你纳税,补贴你用度。后来,李衡种的柑橘树长成了,“岁得绢数千匹,家道殷足”。一直到东晋成帝咸康年间(335-342年),其宅周围尚存所种之树的枯株。

历史上,许多王朝都特别重视植树。唐代沿袭北齐和隋制,王公以下皆有永业田。什么是永业田呢?即私有田(现代曾称“自留地”),免税,但是按要求在永业田里必须种上一定数量的榆、枣、桑树,或其他适宜的树木(《新唐书·食货一》)。宋太祖赵匡胤即位之后,重申后周显德三年(956年)的法令:“课民种树,定民籍为五等,第一等种杂树百,每等减二十为差,桑枣半之。”太宗即位,规定“两京、诸路许民共推练土地之宜、明树艺之法者一人,县补为农师……”(《宋史·食货上一》)这就是说,不光是会种田的,会种树的同样可以做农师,足见朝廷对种树的重视。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一登基就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栽桑以四年起科。不种桑,出绢一疋。”(《明史·食货二》)种桑树者四年之后再纳税,如果不种,就要接受“罚款”了。

政府以法令的形式,或靠“惠农政策”引导、鼓励人民多植树,一方面能够加快社会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可以使国家在林木消费上不至匮乏,老百姓也能从种树中得到实惠。据贾思勰记载,有些地方的人生儿育女了,要给每个婴儿栽上二十株树。当然,这也是出于经济考虑,等孩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树也成材了,可以做车轮,按一棵树可做三副车轮,一副值三疋绢计算,二十棵树共值一百八十疋绢,足够结婚的费用了。(《齐民要术》卷5)

不过也有种树是为了绿化环境的,西汉政府就曾规定:“城郭中宅不树艺者为不毛,出三夫之布。”(《汉书·食货志下》)住宅周围要种树,否则就视为不毛之地,要受罚的。这显然是为了美化居住环境,至于种么树则没有明确规定,可以是柳树,也可以是其他的树种。

历史上也有人种树是出于其他目的。元末有个叫陈灌的人,看到世道变了、社会乱了,他却什么也不做,偏偏植树造林,乡里的人多不理解。十余年之后,盗贼蜂起,陈灌率乡亲藏在他种的林子里。俗云“穷寇莫追,遇林莫入”,因为盗贼不敢进入他种的林子,全乡人的生命财产得以保全(《明史·循吏》)。

从陈灌事迹中我们可以知道,植树造林不仅可以致富、改善环境,还可以御敌呀!陈灌后仕明为知府,多有惠政,洪武四年病死。

关于植树的古诗

中国古代文人也大力提倡种植树木,大多有着博大的情怀,既关心江山社稷,又关注民生疾苦,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能为人们接受和传诵。他们不仅追求文化素养,更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中植树便是重要一项。

李白诗歌以豪放见长,其中描写壮丽山河、朋友真情之中自有豪情万丈,但他也有细腻的情思。“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从中可以看出,李白也曾经种过树,虽然只是一棵桃树,并且自栽种以后就没有去浇水治虫服侍它,但是李白心中还是记挂这棵树的。虽说这首诗并不是写种树的经历,但他对这棵桃树的深情厚谊还是跃然纸上。

有“诗圣”之称的杜甫,诗中更多描写底层民众的生活,有着莫大的悲悯情怀。他不仅在作品中抒发这样的情感,在生活中也亲自参与劳动。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来到四川成都筑造草堂,为了居住环境的优美,曾四处寻找树苗。杜甫在诗中描述找寻苗木的情景,“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求得苗木以后,杜甫亲自栽种,并写下自己植树感受:“独绕虚斋径,常待小爷柯。幽荫成颇杂,杂木剪还多。”从中可以看出,杜甫不仅自己植树,还精心规划、细心伺弄、耐心修剪,俨然就是一位优秀的老农。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不仅本身姓柳,而且也痴爱柳树。说来也巧,他又到柳州任刺史,带领百姓在柳江西岸大面积种植柳树,还因此作了一首含有很多“柳”字的诗:“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说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但是他并不是为了爱柳而种柳,诗的下半部分说出了他为民造福的崇高情怀,“垂荫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留下植树诗的诗人还有很多,例如白居易以种树为乐,“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李梅。”“江州司马日,忠州刺史时。栽松遍后院,种柳荫前墀。”都显示了其爱树植树的情怀。苏轼少年时曾种松树数万株,并在诗中写道:“我昔少年日,种树满东岗。初移一寸土,琐细如稻种。”现在杭州西湖著名景点“苏堤春晓”,就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带领百姓修浚西湖,在湖堤上种树留下的。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植树节手抄报图片大全和植树节手抄报图片大全(关于植树节的手抄报图片内容大全)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