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楼市调控升级(深圳楼市调控升级增加了哪些新政策)

黑龙江旅游网3630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深圳楼市调控升级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深圳楼市调控升级的知识,包括深圳楼市调控升级增加了哪些新政策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调控走向精细化 2021年深圳楼市将发生哪些变化

深圳楼市调控升级(深圳楼市调控升级增加了哪些新政策)

深圳楼市刚刚走过魔幻的2020年,随着新房建设力度创下历史新高,未来房源供应量也会相应增加,新的一年深圳楼市还会发生哪些变化?不过,相关部门最近公布的一些列“数据”值得高度关注。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数据”也是深圳楼市调控走向精细化的重要标志。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最新发布的《深圳2020年度房地产管理工作数据盘点》显示,2020年深圳市进一步加大商品住房建设力度,共完成新开工商品住房建筑面积1236万平方米,为历年之最,同比增长160%;商品住房用地供应227.53公顷,完成2020年度实施计划的182%。此外,2020年深圳共批准预售商品房项目144个,同比增长13.9%。

一直以来,由于新房与二手房存在价格倒挂,新房的大量供应也衍生出“打新热”等许多乱象。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指出,严格落实“新深八条”政策,加强热点楼盘销售管理,优先满足无房居民家庭购房需求。对近期深圳出现的市民积极申购热点楼盘,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流程,加大购房者资格审查,严厉打击投机炒作行为,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那么,2021年深圳又会有多少新房供应?按照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披露的数据,2021年第一季度深圳全市预计入市商品住房及商务公寓项目20个,建筑面积94.9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92.5万平方米,约8900套;商务公寓2.4万平方米。

“对于深圳楼市调控来说,去年最大的变化是对楼市信息进行了全面、定期披露。政府及时地向公众公布供地计划、楼盘供应计划等,有利于市场了解房地产信息,也可以有力减缓大家对楼市的恐慌,是楼市调控走向精细化的重要标志。”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

除了商品住宅,还有这么一些数据值得关注:深圳人才安居集团2020年实现投资238.44亿元,筹建公共住房约3.1万套,超额完成深圳市政府下达的16510套任务。在土地供给方面,据美联物业统计,2020年深圳共出让31宗住宅用地,包括14宗人才房和17宗商品房用地。记者发现,深圳多区都多次启动人才住房配租。在罗湖笋岗片区,记者看到安居锦园项目顺利封顶,这也是罗湖区首个超高层装配式人才住房项目。安居锦园为一栋地下3层、地上46层的人才住房项目,预计2021年底建成交付,建成后可提供人才住房360套。

“这里的租金大概只是周边二手房的一半,而且还是新房。”在罗湖笋岗片区,张先生在几个月前住进了该片区一处新建商务公寓,这栋公寓被深圳人才安居集团买下后改为租赁型人才住房。“人才住房固然好,但我更关注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这个才是我能否在这个城市真正立足的关键。”

从2018年6月至今,距离深圳正式提出“二次房改”已接两年半的时间。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才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入市,加上商品房的加大供应,或将开始给深圳楼市带来质的改变。戴德梁行研究院副院长、华南区研究部董事张晓端认为,多渠道的供给增加及由产业、人口红利支撑的潜在需求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稳定深圳楼市供需两旺的局面。同时,短期内大幅增加的土地供应以及可预期的多渠道供给将一定程度缓和市场对供不应求的焦虑心态。此外,大规模保障性住房与人才房的未来供应也将分流商品住宅市场的压力。

不过,李宇嘉认为,深圳楼市的本质,不是供应问题,而是杠杆炒作问题。对于一些违规的炒作行为,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指出,2020年5月以来深圳市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房地产市场专项治理行动,对捂盘惜售、价外加价、虚高二手房挂牌价,违规发放经营性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捏造、歪曲发布房地产相关信息,恶意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全市各区各部门共检查各类企业机构及个人1475家,检查819次,出动检查人员2487人次。收集线索393条,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87份,立案处罚76宗。

深圳楼市调控升级增加了哪些新政策

在去年7月31日,深圳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引起社会热议。其实,深圳对楼市一直有调控,只不过这次深圳楼市调控升级了。我们来看看主要内容,就知道在哪方面升级了

一、暂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法人单位在本市购买商品住房。通知发布之日起,停止办理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法人单位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网签手续;通知发布之日前已办理网签的,可继续完成交易。

二、商务公寓5年内限售。各类新供应用地上建设的商务公寓一律只租不售且不得改变用途。企业整体持有年限与土地出让年限应当一致,对外出租单次租期原则上不超过10年。通知发布之日起,个人、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等法人单位新购买的商务公寓,自取得不动产权登记证书之日起5年内禁止转让。通知发布之日前已办理网签但尚未取得不动产权利证书的,不在禁止转让之列。

三、商住房3年内限售。居民家庭新购买商品住房的(不含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自取得不动产权利证书之日起3年内禁止转让。通知发布之日前已办理网签但尚未取得不动产权利证书的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不在禁止转让之列。

四、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购房人离婚2年内申请住房商业贷款或公积金贷款的,各商业银行、市公积金中心按贷款首付款比例不低于70%执行;若无房贷记录且能提供离婚前家庭无住房证明的按贷款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执行;若能提供离婚前家庭仅有1套住房证明的按贷款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执行。

深圳楼市炒风再起 政府严打调控升级

一把“火”正在深圳楼市由西向东燃烧。节后复工复产以来,深圳楼市迅速回暖,3月二手房成交量超过8000套,活跃度恢复正常水平。伴随着成交放量,一些炒作的现象重出江湖。

有的豪宅项目分多次入市,每次推出几十套,起步价2000万元,次次开盘次次日光;有的中介APP二手房挂盘价“天天向上”,多的一夜间上涨100多万元;有的新盘一套1000多万元的房子要收百万元“喝茶费”,

有人调侃:茶叶越来越便宜,“喝茶费”越来越贵……

深圳相关政府部门为此连续发布通告,严禁哄抬房价,严打“喝茶费”。专家指出,现阶段行情主要是受外部金融环境宽松影响,购房者在乐观预期下积极入市所致。当前“房住不炒”政策基调未变,热炒乱象可能倒逼调控升级。

市场“魔幻”回暖

在公众号、朋友圈之外,这段时间一些深圳人起床晨读的内容多了一项:中介APP,要看一看自己关注的小区和楼盘有无涨价。最近链家APP传递的消息让人目瞪口呆,一些小区不断上新盘又不断停售,买卖活跃;涨价的小区和楼盘比比皆是,有你追我赶的架势;有的你涨50万元,他涨80万元,我就涨100万元。这种涨价就是在中介APP上完成,一夜之间实现。

以“网红盘”华润城润府二期在链家挂牌的11套房源为例,近期整体上调挂牌价的有5套,其中一套在3月22日上调150万元,另一套在4月6日上调112万元。此外,该小区惊现20万元/平方米的天价房源。

房价上涨,几家欢喜几家愁。福田区的张女士一直想为5岁的儿子读书买套学区房,去年她交了5万元定金,认购一套售价300多万元新房,因丈夫反对,最终没能买成。如今同类型房子涨到600多万元。“肠子都悔青了。”张女士说,每天看着房子涨,心里难受,还不敢跟家里说。

炒房客欣喜若狂。有人在微博上炫耀:多个城市房产投资人,投资足迹遍布上海、深圳、杭州、南京、合肥。毕业12年,个人买卖20多套,一坑未踩,目前持有10多套。“过去两年,我在深圳买房8套,获利1000多万元。”

两大主题引领

3月以来深圳楼市的这一轮上涨行情,主要由“前海概念”和学区房两大主题引领。

前海是深圳未来城市发展的新中心,受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双扩区”利好消息影响,南山区、宝安区成为房价上涨的“领头羊”。以靠近前海的宝安中心区为例,因规划好、楼龄新、配套全等特点,片区20多个楼盘单价集体冲击“10万+”,最高的挂盘价超过21万元/平方米。其中,西城雅筑小区今年以来成交均价升至10万元/平方米,而去年同期的成交均价则介于7万元至7.8万元,一套65平方米的两居室一年之间总价上涨143万元。

学区房是房价上涨的另一助推器。近期,南山区、福田区多个学区房片区出现上涨。福田区八卦岭片区本来“老破小”楼盘居多,房价表现平平,但自从2019年初传出要建设一所名校的消息后,房价一路上行。该片区的城市主场小区2019年3月一套46平方米的一居室成交价为5.6万元/平方米,但2020年3月,同一朝向同一楼层的一套一居室成交价为8.2万/平方米,一年之内成交价上涨46%。

“星星点灯”变多点扩散。深圳贝壳研究院统计显示,3月全市二手房网签8462套,其统计的十个片区房价全部上涨。其中,宝城、宝中、前海同比涨超20%,新洲、景田同比涨幅在10%左右。

政府重拳出手

针对宝安三处楼盘收取“喝茶费”的消息,4月3日,宝安区住建局表示将坚决打击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收取“喝茶费”“更名费”等价外费用违法行为,一旦发现,将列为房地产扫黑除恶和“楼霸”专项整治线索,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税务等相关部门进行查处,同时采取暂停网签、罚款等处罚措施。

4月9日,南山区住建局发布通告称,近日收到相关投诉,并对相关情况高度关注,凡房地产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参与恶意炒作、哄抬房价的,主管部门将联合相关执法部门依法严格查处,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

“这种炒作是在挑战深圳楼市调控政策底线。”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说,在“爆款”现象中,投资力量扮演主力军,有些房价已向上拉升超30%。高亢的房价可能把“楼市三高”——高杠杆、高泡沫、高风险给逼上去,同时也把楼市严厉的调控政策再次逼出来。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