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多次乘船出海海钓的钓友们,因钓船在海上航行,有时会遇到风大浪高,船体上下急剧波动,左右晃动辐度很大,造成身体无法保持平稳,也会出现晕船现象。一旦晕船呕吐,的确有苦说不出。正如钓友们总结的“十字口诀”:一言不发,二眼无光,三餐不进,四肢无力,五脏六肺,七上八下,九(久)卧不起,十分难受。为此,不少有晕船经历的钓友,一登上船就会紧张害怕,望海生叹,有的甚至产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感觉,从此不敢再海钓,只能在岸边过过海钓瘾。下面根据笔者亲身经历和体验,提供几点出海垂钓防止晕船的小方法,供海钓爱好者们参考。
一是服用药物预防。这是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晕车、晕船的人采用的最普遍的一种防晕方法。
二是保持正确身姿。身体要随船而动,千万不要逆船而动。即船向左,人向左;船向右,人向右。
三是注意睡眠饮食。只要做到睡眠充足,饮食清淡,进而心情舒畅,即可减少晕船的几率。
四是按揉内关止晕。按揉内关穴,即可降逆止吐。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五是保持空气清新。最好少坐船舱,多去甲板船头,保持周遭空气清新,减少诱发晕船因素的出现。
六是选择合适的钓法。海钓的方式一般分为岸钓、矶钓和船钓。尽量避免单一海钓方式,应做到船钓矶钓相结合。
以上是笔者在海钓实践中经历晕船的一点体会,每人的身体状况不同,预防晕船的方法也因人而异,效果不一,仅供喜欢海钓有容易晕船的钓友参考使用。
1.海军是经过怎样的锻练才不晕船的
楼上说的对,主要是平时多进行适应性训练。比如:在专业的船艇模拟器上训练、利用简单的训练器材(一般海军基地都有简单的船艇模拟摇摆器以供官兵进行抗晕船训练)等。
另外,在海军船艇上或基地都会备有抗晕船的药物以供不时之需。当船艇出海需要恶劣天候,造成船艇的严重纵摆和横摆时,为防止晕船,舰上官兵还会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比如减少走动,将自己的身体绑在固定物上等。
当然,为了防止晕船,除了以上这些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平时加强综合体能锻炼。但即便如此,头几次出海时仍然会遇到晕船的情况也实属正常。次数多了,应该能渐渐适应的。
2.在海上晕船是难以避免的吗
晕船一般是指船舶在停泊或航行时,由于受到风浪的作用使船舶不规则地颠簸、摇晃、振动,使人内耳前庭平衡器官受到异常***,引起脉搏、血压和呼吸频率发生变化,甚至发生眩晕、皮肤苍白、出冷汗和恶心呕吐等一系列植物性神经反应的症状和体征。
晕船的发病率主要受到海洋环境、船舶类型、工作性质及海员自身防晕船能力的影响。如在航行初期、中等以上风浪的条件下,海员晕船的发病率较高,达80%以上;吨位较大、减震性能较好的船舶晕船发病率较低;同一船舶上舱内人员比舱面人员晕船的发病率高;上船年限长比上船年限短的晕船发病率低。
此外,海员晕船的发病率还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视觉***,航行时观看外部景色,由于视线不断变更易引起眩晕;海员在身体疲劳、心情郁闷时易发生晕船等等。
所以晕船虽然与海员本身的素质有关,但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在海上服役的时间越长,就越不容易晕船。
3.海军陆战队如何进行抗晕船训练
海军陆战队是一支特殊的部队,原因之一就是它多数时候要与水面舰艇或航空兵相配合,协同完成作战任务。
海军陆战队员搭乘两栖作战舰艇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兵力投送方式,海军陆战队员既是一名优秀的步兵,同时也必须是一名合格的水兵,他们必须能够适应舰艇生活,在经过远距离搭乘舰船机动并抵达敌岸作战后,仍能保持良好精神和体能状态。美国舰队海军陆战队,就是根据作战任务需要,将海军陆战队、陆战队航空兵、两栖作战舰船混合编组,海军陆战队员长期生活在两栖舰船上。
因此海军陆战队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舰艇生活适应能力。对海军舰艇部队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晕船是海上生活必须经受的考验,在外人看来,晕船着实让人难受,可对舰艇部队人员来说,这些已是家常便饭,不值得讨论的话题。
除了少数常态化部署的特遣分队外,海军陆战队员大多平时并不部署在舰艇上。在日常训练中,进行针对性的抗晕船训练,是提高海军陆战队员海上适应性的基础。
通过训练,使海军陆战队员掌握晕船的病理知识,对晕船保持正常心态,掌握一些防止晕船的技巧,保证输送过程中不至于因晕船而降低体能,影响战斗能力发挥。学习晕船的病理知识。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来说,晕船是一种适应性病症,主要由人的神经系统对不规则运动、舰艇内部环境(包括气味、噪声、颠簸)等不适应引发的,这种适应性是可以通过科学训练得到改善,且是可逆的。抗运动病适应性训练的生理学机制,就是人为地通过釆用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复作用于与运动病密切相关的感受器官和神经反射中枢,使相应感受器、神经中枢以及心理过程产生适应现象,并通过整体机能的整合作用,以及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作用,使机体产生一种生理机能状态的可逆转性、适应性变化,从而降低对特定***的反应程度,提高机体承受能力,达到增强抗运动病的能力,这是一种生理机能状态和心理感受的适应性变化过程。
科学研究表明,85%的人可以通过适应性训练,提高抗晕船能力,进而增强对舰艇生活的适应性。因此,海军陆战队员的抗晕船训练,首先要组织相关病理知识的学习,以消除海军陆战队员对晕船现象的恐惧感,并熟练掌握克服晕船现象的技巧,有助于消除或尽量减少晕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增强身体素质。海军陆战队员的抗晕船适应性训练,本着尊重生理规律、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一般情况下,身体素质好的队员,对舰艇的适应性会强一些,能较快地克服晕船所带来的影响。因此,首先必须强化队员的身体素质训练,通过各种体能训练增强体质,增强对晕船现象的承受能力和在恶劣海况下的海上作业能力。
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内容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和柔韧素质训练。训练围绕以下几个重点方面进行:加强肌肉力量,尤其是腰背、腿部肌肉力量训练,防止因航行时间长,肢体活动空间有限,造成躯干和下肢肌肉疲劳、酸软等现象,影响队员的运动能力。
通过长距离越野跑和拉练等项目,加强有氧耐力训练,以满足长时间在海上航行和上岸后执行高强度作战任务对体能的要求。强化对特殊环境忍耐能力训练,增强对船舱内缺氧、空气质量较差等特殊环境条件的耐受力。
美国海军陆战队海上适应性训练模拟舱室训练。模拟舱室训练,即建造模拟海上舰船摇晃和舱室气味、噪声等环境条件的“抗眩晕模拟船舱”,对海军陆战队员进行近似舰艇生活环境的专项模拟训练。
模拟舱室训练是海上实际航行训练的基础,实施过程中,可根据队员的承受能力,逐步加大训练强度和时间长度。还可以利用简易训练设备,如旋梯、浪木、固定滚轮等训练器械,组织队员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队员对不平衡环境的适应能力,达到提高适应舰船生活的目的。
或通过徒手抗晕船组合操,辅之以缺氧间歇跑等,降低身体感受器官对海(涌)浪作用下船体摇晃的敏感性,提高身体机能稳定性,增强人体对恶劣船舱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力。克服舰艇生活的恶劣环境,增强适应性,心理素质非常重要。
海军陆战队员抗晕船训练必须同步进行针对性心理训练。主要包括心理耐受力训练和注意力转移训练。
通过训练,消除对晕船的畏惧心理,增强心理调节能力,使海军陆战队员从心理上对晕船“脱敏”,达到提高抗晕船能力的目的。随舰艇实际出航训练。
海军陆战队与舰艇部队进行捆绑训练,是提高两栖作战能力的有效训练形式。海军陆战队员抗晕船训练,最重要的训练环节还是随舰艇出海,在舰艇上实际工作和生活。
训练中,选择搭乘当前服役的主战两栖输送舰艇,实际海上航行训练。组织实施时,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先选择小风浪海况进行适应性航行,训练时间也可以海军陆战队与登陆舰协同训练相对较短,使队员感受实际的舰艇生活。
然后逐渐加长训练时间,有意选择风浪较大时进行连续的远距离航行训练。训练中加强对队员抗晕船能力的分析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训练进程和训练强度。
加强对特殊情况的处置,队员出现严重的晕船呕吐现象时,采取一些必要的医疗措施,并辅之以心理疏导,帮助队员树立战胜晕船的信心,使之逐步提。
4.海军的出海服主要有哪些
舰面水兵出海作战、训练时穿着的服装。
通常上衣是扣合式小翻领,下衣是工装背带裤。具有防风、防水、保暖和轻便等特点。
冬季出海服为上、下衣分解,防水罩与保暖层分开,出海帽下有大披肩与上衣系结。防水罩用氯丁橡胶刮胶布,保暖层为细羊毛、腈纶混合絮片。
面料为防水胶布,内配防寒保暖层。防寒保暖层一般用人造毛制成,或用腈纶纤维与羊毛加工后制成。
快艇出海服,供导弹、鱼雷快艇舱面人员航行时穿用,具有防风、防水、保暖等性能。海勤类作训服是舰艇人员在海上执勤时着用的制式工作服。
舰艇在海上航行、战斗、锚泊时,为保证人员在海上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同的舰种配备具有相应防护性能的工作服。中国人民***海军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初步形成海勤特种工作服系列,主要有快艇出海服、快艇防寒胶靴、潜艇亚麻背心和裤衩、潜艇工作皮鞋、水面舰艇防寒服、潜艇防寒服、核潜艇连体工作服、快艇毯袜等。
5.船员怎么防止晕船的小知识
作为一个平时爱聊天的我,平时看到来公司等着业务办理的海员,就会经常拉住他们唠一唠,毕竟海上的生活对我来说可是陌生又神奇的。
不同海员对大海的描述和记忆可是大相径庭。有的海员会激动地讲述曾穿越某个海峡领略到异国的旖旎风光,感慨一下大自然的神奇;也有的海员会骄傲的讲述曾在狂风呼啸中惊险的渡过难关;哪怕未曾出过海的海员,对大海的想象也是完全不同。
但大部分有过出海经验的海员都被一个问题深深困扰着,那就是晕船!哪怕是经验丰富的老海员,也会偶尔出现晕船的情况。那么究竟海员为什么会晕船,又如何能够不晕船呢?今天,我就来教教你!大海是变幻莫测的,上一秒还风平浪静的海面,下一秒可能就会波涛汹涌。
船舶受到风浪作用会不规则地颠簸和摇晃,这时有的海员就会出现眩晕、皮肤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这就是晕船。想要解决晕船的问题,那我们就先要了解为什么会晕船。
晕船晕船是由于脑部在环境中收到错误的信息所致,感觉器官不断地收集外界的信息,将信息传送到内耳。内耳前庭器是人体平衡感受器官,会组织这些信息输送至大脑。
当船舶的摇晃***到内耳前庭器,平衡系统发现接收到的信息与眼睛所接收到的信息有出入,便会发生晕船。内耳前庭器官产生过量生物电,从而影响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继而出现出冷汗、恶心、呕吐、头晕、易怒、睡眠障碍等症状。
这里要给还未上船的海员打个预防针哦,根据2001年第二军医大学的一项研究,对100名初次海上航行的大学行进行观察,在13d内,发生4次风浪变化,4次均发生晕船病的人占39%,92%的晕船者为中度晕船。轻度头晕、嗜睡、咽部不适、唾液增多、面色苍白、出冷汗中度厌食、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头痛、头晕重度上述症状加重,呕吐不止,有脱水现象,衰弱无力、四肢冰冷无反应无上述任何症状只要出现晕船现象,就会影响在海上的生活和工作,而且长时间的晕船甚至会让大家对海上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当出现呕吐、厌食等症状时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这可不是耸人听闻哦,下面事实案例告诉大家,晕船可不是小事,海员朋友一定要重视,这可是关系到我们自己的身心健康。***第四二一医院对某部医院船上的医疗卫生人员进行调查,发现航行一段时间后,会有54%的人出现晕船症状,随之而来的会有注意力难以集中、易躁、易哭、食欲减退、呕吐、睡眠障碍等症状。
***四四二医院对638名海军和432名陆地兵的胃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海军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炎三类疾病,发病率是60.89%,而陆地兵为23.11%。在患上慢性上消化道疾病的海员中有32.1%伴随胆汁反流情况,而陆地兵仅为12.65%。
消化性溃疡和胆汁反流的高发病率是海员的两个特点。其文章作者认为主要与晕船反应有关,晕船扰乱了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是肠胃功能及肠道激素分泌紊乱。
同时由于晕船引起的呕吐,也会引起消化性食管炎、低血容量、低钾、低钠、碱中毒等问题。第二军医大学通过大鼠进行晕船过程中对氨基酸代谢的影响研究,肝脏内的氨基酸含量明显上升,大脑内的氨基酸含量明显下降。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成分,蛋白质可是人体三大供能物质,当其代谢产生变化,对人体健康也是非常不利。终于解释完了晕船,但只解释不解决晕船问题的我不是好我。
下面文字划重点敲黑板,必考知识一定要注意啦。晕船必备知识1晕船体操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的一项实验研究,对128名学生进行了预防晕船病的训练与效果评估。
发现经过20d-40d的综合训练,起到了较好的防晕船作用,而且训练时间越长,次数越多,效果越好。由于报告中没有给出具体的防晕船操,我还是在网上为大家搜到一套防晕船体操,大家快快收藏。
第一节:开始准备状态,两腿叉开,两手撑腰,双眼闭合。头迅速地向右、向左转。
以每秒2次运动,连续30秒钟。第二节:蹲下,用左腿支撑身体,右腿向外。
每次有规则地旋身90-180度,转3-4次,然后换另一个方向。第三节:双腿分叉,双手撑腰,双眼闭合。
快速地前后点头,每节30秒,每秒2次。第四节:双腿分叉,双手平展,身子后倾,用手尽力着地。
然后身体向前倾,双手于双脚之间。重复整个动作4-6次。
第五节:双手撑腰,双眼闭合。头向左右倾,每节30秒,每秒2次。
第六节:双腿分叉,双手平展,身子往左,左手放背后,右手向上。然后再换方向,重复4-6次。
第七节:立正状态,原地向上跳跃,同时旋转身子180-360度,甚至更大幅度,再跳跃向上。这样连续跳2次更换方向旋转,重复6-8次。
2药物预防身边经常会有人说,晕船提前吃上晕船药就好啦,我觉得当没有出现重度晕船症的情况下还是尽量不要使用晕船药。当出现频繁的呕吐者,可以酌情使用抗5羟色胺类药物,属于强效止吐药。
具体使用情况,海员朋友们还是要咨询大夫不要自己随意使用哦。3浓茶很多人都听说过,在乘车乘船前先喝上一小杯浓茶(浓茶是指每杯用超过3-4g茶叶冲泡的茶水),可以预防或减轻晕船晕车。
虽然这种做法我还没有找到准确的科学依据,但很多人。
比较容易,多
我本人是不晕船的,也不晕车,飞机也没事
但是去韩国做的皇家加勒比游轮,很大size了,第三天开始晕船
的确不想吃饭,只想躺着,但游轮上有免费的晕船药,貌似很管用
我只晕船了一个下午,吃了药之后,后面的行程都没事了。
但同行的,我的妈妈就不行,她平时晕车比较严重
我的儿子一点问题都没有,5天的行程,一点也没有晕船现象。
我儿子平常不晕车,不晕船,但是晕飞机。
所以,我觉得都是因人而议,只是给你一个参考,这种晕船的概率比较大。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点用处。
另外补充一句,大型的船只开得都非常平稳,即使海浪很厉害也很稳。
在船上如果不静下来(比如躺在床上睡觉的时候),基本上感觉不到船的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