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9月12日,位于香港大屿山竹篙湾的香港迪斯尼乐园正式开幕。这一工程经过6年的筹备,牵动香港、内地及整个亚洲的心。有人将之形象地称为“婚礼”——迪斯尼与香港政府的共同合作。这场“婚礼”在筹备之初便引发争议,很多人怀疑香港花费巨额“礼金”迎娶“美国新娘”是否能振兴香港经济,而且对特区政府直接投资参与商业运作的做法提出异议。那么,归根结底香港为什么要建迪斯尼乐园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分析之。
一、外因
(一)兴建主题公园背后的国际经济动力
众所周知,如今国际经济逐渐步入全球化的进程之中,香港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同样更是全球化经济进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对于全球旅游业而言,香港市场更是众家垂涎的不可多得的“兵家宝地”。加之香港回归之后,中国大陆的强大消费潜力,和较之其他地区更为便利的交通通行条件,香港的旅游及与之相关的其他产业巨大的商业利润,更是促使各国大型企业来港投资的强大经济动力之一。
迪斯尼乐园,作为全球最早成功建立主题公园的企业,也无一例外地选择了香港作为其登陆中国市场“跳板”。
迪斯尼公司显然希望借香港主题公园之势,寻求在中国内地取得更大的“指数增长”。迪斯尼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莫菲说,中国内地的娱乐业产值目前只有530亿美元,如果中国娱乐业能发展到美国现有的水平,其产值就会扩大40倍,也就是2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对于一直把重点放在娱乐传媒业的迪斯尼公司来说,诱惑极大。
有关人士认为,随着香港迪斯尼乐园的落地,随之而来的就是迪斯尼的电影、电视节目、报刊、网络到卡通系列衍生商品。正是借着这种“一鱼多吃”的商业模式,迪斯尼不断充实着传媒帝国的根基,将其中国产业链融会贯通,拓展了营销范围。
迪斯尼公司在香港建设的意图很明显:以香港为跳板,切入充满诱惑的中国娱乐传媒市场。
(二)迪斯尼乐园兴建的主要条件——特区政府的政策与资金鼓励
香港特区政府前后动用224.5亿港元,相当于港人每人要花费三千多元的“礼金”。坐在宝石蓝绒面座位里,高楼大厦从米奇头像车窗外闪过,在象牙白色的车厢里,一组组三四十厘米高的小矮人、巴菲狗向你招手欢笑。迪士尼地铁专列高速奔向梦幻世界,这段全长3.5公里的地铁造价20亿元港币。20亿港币只是香港迪士尼主题乐园(以下简称香港迪士尼乐园)的起步价。
乐园的大部分地区在5年前还是大海,为了能提供足够多的土地,香港特区政府花了40亿元港币填海,平整土地及相关基础设施工程又用掉30亿元港币。第一期工程在2002年12月结束后,第二、第三期填海和基础设施工程分别投入39亿、23.7亿元。
这些工程完工后终于可以修建迪士尼乐园了。无疑,这还需要大量的港币。为此,特区政府拿出32.5亿元作为投资资本,还提供56亿元的政府财政贷款,数家本地银行合伙出资23亿元发出商业贷款,华特迪士尼公司也拿出了24.5亿元港币,用来兴建并维护梦幻王国的日常运转。
(三)迪斯尼乐园为香港带来什么
1.经济
特区政府评估未来40年,迪士尼将为香港带来800亿至1480亿元的净额收入
按照特区政府一同公布的远、近景经济效益评估,预计乐园开业第一年可以吸引340万游客,其中180万本地人进入迪士尼游玩,开业后的5年至15年,每年会吸引海外及内地游客730万人,本地游客270万,共1000万的客流。
主题公园预计开业第二年便可收支平衡,12年内即可收回成本。同时,迪士尼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时任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介绍,建造迪士尼公园可产生6000个职位,公园落成后则可产生1.8万个职位。报告还对远景效益做出描述。估计15年后,游人到达饱和,故政府预留154公顷土地作为迪士尼第二期及第三期发展用地。未来40年,迪士尼将为香港经济带来800亿至1480亿的净额收入,资金回报率高达25%。比港府过去投资铁路公司及机场10%的投资回报率还高。
还有政府官员表示,政府估计未来到香港迪士尼游玩的旅客每年呈5%-6%增长,按这个数字计算,开业前5年游客达到500万的数字比较保守。
2.生活品质
香港人生活素质可以借此提高,因为香港人可以随时走入一个世界级的主题公园。
3.增加就业
在迪斯尼主题公园投入使用的同时,全香港新增加了一万多间酒店客房,加上其他相关服务如餐饮、零售等,将会创造1.8万个新的职位。可以肯定,未来就业情况将会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在2008年之前,还将有一大批新酒店陆续兴建,在建造过程中和落成启用后,可以吸纳相当数量的劳动力就业。
二、内因
(一)香港经济内部策动力
1.历史回顾——非常时期联姻
1998年,香港旅游业跌进低谷,兴建世界级主题公园被特区政府列入日程。
1998年9月,香港特区政府向事务委员会简报行政长官当年施政报告,委员们发现,政府承诺兴建一个多媒体主题乐园,以带动香港旅游业走出低迷。这一年的上半年,正是香港旅游业的低谷时期,世界各国的访港旅客人数都显著下跌,甚至有议员认为那是30年来最差的境况。旅游业一直是香港的重要产业之一,占全港国民生产总值的8%,立法会议员把关注的重心也放在了旅游业上。
一个月后,在立法会会议上,由议员朱幼麟提交振兴香港旅游业的议案,经议员杨孝华修订后,获得全票通过。该议案提出十点振兴香港旅游业的建议,第九点是“兴建新的旅游景点,增加香港吸引力,例如兴建一两个主题公园……”。
在立法会通过议案一年后,1999年11月2日,特区政府宣布与迪士尼公司达成兴建“香港迪士尼乐园”协议。按照协议,特区政府动用224.5亿元,与华特公司合作发展主题乐园,特区政府负责开拓土地,兴建地铁、运输网等基础设施。特区政府以注资、拨地及贷款方式控股57%,迪士尼公司注资24.5亿元,拥有43%的股份。
特区政府与华特迪士尼公司作为股东,成立香港迪士尼乐园有限公司(简称香港迪士尼公司),联营主题公园、度假酒店等业务。联营公司有11名董事举成员,5人为政府官员,4人来自迪士尼公司,两名独立人士属两方共同委任。
2.自身独特的优越条件
(1)地理优势
为方便内地游客游览,香港迪斯尼9月12日开业后,将有60个班次巴士从广东各地直通乐园区。
(2)人口优势
在5小时飞行时间内,香港的流动人口可以覆盖全世界一半的人口。香港旅游发展局乐观预计,香港迪斯尼开业后,估计今年访港的游客将增至2300万人次,明年访港人数会有更大增长,将达2700万人次。
(二)香港经济何去何从——旅游业及其他行业的需求
香港迪斯尼乐园开幕项目包括迪斯尼主题乐园、拥有2100间酒店房间的两家酒店和拥有2万8千平方米的购物、饮食和娱乐综合设施。迪斯尼预计,第一年游客将达到560万。待第一阶段所有项目扩充完成后,每年入场参观游客人数将达到1000万。按照国际旅游组织最新统计,由于“自由行”拉动,2004年香港以2180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首次跻身全球十大旅游区,列第七位。专家分析道,香港跻身前十名主要得益于内地游客拉动。迪斯尼乐园开园后,香港在国际旅游格局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游客来了,就意味着将会发生一系列的消费,住酒店、购物、参观其他景点,这些都会为香港经济发展作贡献。按照高盛发表的一份名为《迪斯尼魔力——第二浪旅客潮》的研究报告,迪斯尼开园后,将再次掀起内地旅客来港旅游热潮,其热烈程度将不亚于2004年“自由行”政策出台时。高盛估计,访港的内地游客人数将从2004年的1200万增至2005年的1400万和2006年的1600万,这相当于香港经济2005年5%的增长率中,有0.3%至0.4%由内地旅客的消费带动。据港府经济师估计,迪斯尼乐园第一期将在40年内为香港带来1480亿港元的经济效益(以现值计算)。
旅游业是特区政府积极促进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首先,发展旅游可以带动运输、零售、餐饮和酒店等行业,创造很多就业机会,为那些不能适应经济转型要求的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其次,可以吸引更多内地同胞到香港去。
总而言之,迪斯尼乐园属于全香港,是为发展香港旅游事业而建。香港迪斯尼乐园是特区政府为发展旅游业特意引进的,为此,才给了它许多优惠,提供基建配套,并为它作了许多宣传。所以,虽然香港迪斯尼乐园是独立经营运作的,但应该视之为香港旅游业的一部分,而非一个纯粹独立的游乐企业。这就是说,迪斯尼的经营、文化,应配合香港旅游业的利益、符合香港的整体利益。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香港一直在谋求经济转型,这一重任显然也寄托在迪斯尼身上。譬如,在制造业逐渐迁出香港的大背景下,低技术劳工就业十分困难,而迪斯尼乐园的开业将对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不平衡状况助益良多。
因此,建造迪斯尼乐园的确是香港特区政府为振兴香港经济的一着意味深远的战略。
旅游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很多人都喜欢去旅游,旅游也带给了我们很多好处。虽然说,旅游要花费我们很多时间,要花费我们很多钱,但是这也是值得的,依旧很多人喜欢旅游。那么为什么要旅游呢?
旅游可以增长见闻,开阔眼界
旅游可以增长见闻,可以开阔眼界。在旅游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很多事物,可以发现一些自己之前没有发现的东西,可以了解一些自己以前不了解的东西。旅游可以看到很多大自然的景色,可以增长见闻,可以开阔眼界。
旅游可以有益身心
现代社会,人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很大,旅游就可以很好放松自己,让自己的身体彻底放松,让自己的大脑也可以放松。不再被这些压力压得透不过气来。旅游可以有益身心,所以要旅游。
旅游可以吃到很多美食
民以食为天,没有人不喜欢美食。旅游在一个地方,就可以发现当地的美食,可以试试当地的美食。在当地吃美食,平常是吃不到的。就算有一样的美食,也不是正宗的味道。旅游可以吃到很多美食,所以要旅游。
旅游可以遇到不同的人
其实旅游是很有意思的。旅游可以遇到不同的人,跟这些人交流,可以学到不同的东西。旅游途中也可以交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总的来说,旅游有很多好处,可以增长见闻,开阔眼界,可以有益身心,可以吃到很多美食,可以遇到不同的人。这些都可以说明我们需要旅游。
如何做好度假型酒店的经营,就是把所有需要的项目都拿出来让大众看。
度假旅游始于公元初,开始是作为少数统治者消磨闲暇时间的一种需要。如最早出现的为了满足执政官需要而建立的公共浴室和相应的旅店配套设施。
直到18世纪,休闲度假也只是少数统治阶级和富裕阶层消磨闲暇的一种活动,而并非大众生活中的组成部分(Tower,1996)。大众化的休闲度假出现于19世纪,随着中产阶级规模的扩大,可自由支配的财富的增多,便捷交通的出现(刘家明,1999),尤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使大众休闲度假在欧美等国家日益活跃,具有医疗性质和保健性质的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域成了人们在闲暇时间竞相追逐的地区,出现了海滨度假、湖滨度假、山地度假和温泉度假等不同资源类型的度假地。
发展
我国的度假历史也很早,早期的度假较典型的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式的旅游度假区,如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北京的颐和园等皇家园林,以及苏州、无锡等地的私家园林,但度假的主体为极少部分帝王将相、皇亲国戚和社会名流。现代休闲度假则主要集中在海滨、山地和温泉疗养地等,以避暑和修疗养为主要目的。
类型
对度假旅游进行分类,分别可以从时间长短、距离远近和形式、内容差异来进行,如按时间长短可以划分为长期度假(通常一个月以上)、中短期度假(时间在一个月以内)和周末度假(度周末),按照度假地与居住地距离远近可以划分为居住城市(居住地)周边度假和中远程度假(外地度假),按照度假形式划分为家庭度假、单位集体度假和自由邀约度假等。按照内容,可以划分为休闲度假、疗养康体度假、运动度假、观光度假、专业度假(艺术、文学、科学)等类型,这种分类对于研究度假旅游的开发和发展意义最大、最直接。
(一)休闲度假。
以休闲为主要内容、以恢复体力和放松身心为主要目的的度假旅游。主要特征是,第一,通常时间比较短,退休退职的老年人和少年儿童相对较长;第二,度假地与居住地的距离通常比较近,即就近、就便;第三,在活动内容方面,旅游者积极主动进行的耗费体力和脑力的活动相对比较少,只开展一些轻松愉快的文化娱乐活动和以娱乐、放松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和参观游览活动;第四,价格和消费水平比较低,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的资金、技术投入比较少;第五,对环境、氛围要求比较高,对设施、服务的基本要求是适度、适意;第六,中远程长期休闲度假通常以高强度体力和脑力劳动者以及退休退职老人、儿童为主。休闲度假是当前我国主要的最大众化的度假旅游,主要有城市周边度假、海滨度假,高山避暑度假和草原度假发展也很快。
(二)康体度假。
以大众康体健身为主要目的的度假旅游。主要特征是,第一,时间相对比较长,多为中长期度假;第二,以中远距离度假为主;第三,对度假地的选择和对资源、环境、设施、服务的要求都比较特殊、比较高;第四,辅助治疗、康复训练和强度、形式合适的体育锻炼、文化娱乐、游戏交往是重要乃至主要内容;第五,价格和消费水平相对较高,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的资金投入属于中等水平,医疗卫生、康体保健等技术投入相对比较高。疗养康体度假是我国传统的度假旅游,早期是从特定职业疗养休假、伤病后恢复疗养、慢性疾病和心理疾病患者康复、体质孱弱者强身健体发展起来的,如煤矿、石油、铁路等各主要产业部门开展的工人疗养度假,医疗卫生系统开展的康复疗养度假、教育部门开展的教师寒暑假疗养等。随着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关、部队、学校、社区等各方面组织的职工休假日益普遍,旅游部门专门开发和组织的康体度假也快速发展。温泉度假是比较典型的大众化的康体度假,森林度假、海(湖)滨度假往往也包含疗养康体度假内容和功能。
(三)运动度假。
以从事体育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度假旅游。主要特征是,第一,以体育运动为主要内容和旅游吸引事物;第二,以旅游者开展体育运动活动为主,而不是旅游者被动观赏体育项目;第三,体育活动项目必须是普通大众和各个层次的旅游者都能够并有浓厚兴趣参加的,但通常又不是居家生活中普遍开展的大众体育活动;第四,比较重视开展体育活动的资源、条件、环境、场地以及设施、组织、管理、服务等;第五,价格和消费水平比较高,场地、设施建设及维护、管理、服务等的资金、技术投入也比较高。目前在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运动度假是滑雪旅游和高尔夫旅游,都是资源环境要求比较高、场地设施建设投入多、管理服务技术和知识含量高的度假旅游项目,而人们在居住地就能够很好开展的诸如游泳、球类、田径和对体育技能素质要求高的网球、台球、帆板、皮划艇、跳伞等,就很难发展成为大众化的运动度假旅游项目。
(四)观光度假。
度假休闲照片度假休闲照片度假休闲照片11张
度假休闲照片
以观光为主要内容的度假旅游。主要特征,一是以一地为中心和依托;二是以“一日游”、“半日游”短途观光为主要内容;三是与其他旅游项目有很好的兼容性;四是产品、项目、设施等开发建设和组织、管理、服务要求相对比较低,即易于生产开发,价格和消费水平总体上处于中等,但随内容、消费档次不同有很大的升降幅度。通常理解,观光和度假是两大不同类型的旅游活动,因此,观光度假是否是度假旅游的一个类型往往有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