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历史悠久。
秦末汉初,南越王赵佗就在仁化北端隘口筑有“古秦城”;至南齐年间(479年至502年),始建仁化县,距今约1500年。
仁化县春秋时属百越之地。
战国时属扬越。
秦朝属陆梁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统一岭南,置桂林、南海、象郡,仁化县地域属南海郡
秦末汉初(前207年前后),赵佗据岭南三郡,自建南越国,仁化地域隶属之(赵佗在仁化筑城)。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南越归汉,仁化为曲江县地域,属桂阳郡,隶荆州。
新莽改曲江县为除虏县,桂阳郡为南平郡,仁化属荆州南平郡除虏县地域。
后汉复故,和西汉同。
三国时期,仁化地域属吴国。
甘露元年(265年)分桂阳郡南部都尉置始兴郡治曲江县,仁化地域改属荆州始兴郡曲江县。
晋太康元年(280年)平吴,仁化地域随始兴郡改属广州。
东晋成帝时始兴郡复属荆州,仁化地域又属荆州始兴郡曲江县。
后又改属荆州分出的湘州。
南北朝时期的170年间(420年至589年),南朝宋元嘉二十九年(452年),仁化地域属广州始兴郡曲江县。
元嘉三十年(453年)改属湘州始兴郡曲江县,泰豫元年(472年)又改属湘州广兴郡曲江县。
南齐(479年至502年)时,从曲江县分出地域,开始设置仁化县(县治在今仁化县境走马坪北20里的恩溪扶溪合流处),属湘州始兴郡。
梁朝至唐垂拱三年(502年至687年),撤销仁化县,并入曲江县。
陈属东衡州始兴郡。
秦末汉初(207年前)南越王赵佗在仁化北端筑城,为南越北端隘口,自汉至今均称为城口。
南齐年间(479年至502年)始置仁化县,属湘州始兴郡。
梁朝至唐垂拱三年(502年至687年)撤消仁化县,并入曲江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仁化县属广州总管韶州曲江县,开皇十一年(591年)废韶州,属广州总管广州曲江县。
仁寿元年(601年)属番州总管番州曲江县。
大业三年(607年)属杨州南海郡曲江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仁化县属广州总管番州曲江县,不久属广州总管东衡州曲江县。
贞观元年(627年)属岭南道韶州曲江县。
垂拱四年(688年),从曲江县划出仁化、光宅、清化、潼阳四乡复置仁化县(县治改设走马坪),隶属岭南道韶州。
天宝元年(742年)至至德三年(758年)一度改韶州称始兴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属韶州。
垂拱四年(688年)从曲江划出仁化(约今城口、红山)、光宅(约今仁化镇、丹霞)、清化(约今长江、扶溪)、潼阳(约今董塘、石塘)等4乡,复置仁化县。
县治在走马坪,隶韶州。
五代十国(907年至960年)时,仁化县仍隶韶州,初属卢光稠管辖的地区。
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归南汉国。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仁化县并入乐昌县。
至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再复置仁化县(县治又改设于当时的光宅乡,即现仁化县旧城,沿至今)。
属广南东路韶州。
元朝属江西省广东道韶州路。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称府,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又撤销广东道,仁化县改属广东行省韶州府。
洪武九年(1376年)改广东行省称广东布政司,仁化县属广东布政司韶州府。
清属广东省韶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裁韶州府,仁化县直属广东省。
民国21年仁化隶广东省西北绥靖委员会。
民国25年至38年仁化县属广东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6日全县境解放。
随即成立仁化县人民***,属广东省北江专区。
1952年仁化县属中南军政委员会广东省粤北行政区。
1956年仁化县属广东省韶关专区。
1958年11月7日,仁化县并入广东省韶关市,为市管辖的郊区。
1961年1月17日仁化从韶关市划出,恢复县建制,属广东省韶关专区。
1968年2月21日仁化县撤销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县革命委员会,隶广东省韶关地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11月,恢复仁化县人民***,属广东省韶关地区。
1983年6月,韶关市与韶关地区合并,以市带县,仁化县属广东省韶关市辖,沿袭至今。
仁化县属于广东省韶关市。
仁化县地处南岭山脉南麓,位于广东省北部,是粤、湘、赣三省交接地。东接江西省崇义、大余县,北邻湖南省汝城县,南面紧邻韶关市区。县境东西长47.3千米,南北宽44千米,总面积2223平方公里。辖10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和125个村,是中国古塔之乡。
仁化县有国家级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丹霞山、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丹霞源水利风景区、石塘古村、双峰寨、云龙寺塔等。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城、全国绿化百佳县、全国绿化模范县。
仁化县气候特点
仁化县地处中亚热带南沿,盛行暖湿的亚热带季风,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春冷,夏秋热,年平均气温为19.6℃,积温7180℃,极端最高温40.0℃,最低温为-5.4℃℃。年平均降雨量为1665毫米左右,年降雨日数为172天。
四季气候特点是春季阴雨天气多,阳光少,空气潮湿;夏季雨水多,雷雨、洪涝、强风、高温活跃;秋季雨水少,阳光普照,空气干燥,天气稳定;冬季天气冷,早晚温差大,雨量少,寒潮低温天气经常出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仁化县
仁中升学率在韶关排第二,韶关挺多中学都比不过他,二中在韶关同类学校也是排名一
二的,仁化的教学质量都很好~~
老师都很尽责
在二中教书的老师跳槽先跳到仁中再跳珠三角
分数上不了仁中的同学才会去上二中,学生嘛...自然不同
仁中建设像小一点的大学院校
二中比较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