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因为他是一名“偶像派”相声演员。张云雷作为一名相声演员,不仅相貌清秀,而且身材颇高。虽年纪不大,却擅长古调小曲,因此十分受欢迎。而论起他走红的原因,也是十分清奇特别。两年前他不慎从十米多的高台上摔下,浑身打满钢板却幸运地活了下来,并因此而“一跳成名”,这大概就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吧。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相声小伙身上究竟有什么魔力吧!
1.样貌圈粉,做派复古
张云雷浓眉桃花眼,皮肤白皙,手指修长,一米八五的大高个却身材纤瘦。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的知晓他的人们便开始叫他“日思夜想的辫哥哥”。张云雷私下照片确实都很好看,但是最迷人的时候还是穿着长衫,拿着扇子的样子。扇子配上那纤纤玉指,折扇一开,时光倒转。且不说回清朝了,就算是民国乱世,两袖清风,也能让那些深闺小姐,寂寞姨太不顾一切的跟他私奔。得此良人,要什么荣华富贵,抛却了锦衣玉食。有情饮水饱,白首不分离。
2.年纪虽小,技术过硬
张云雷从小就能把古调幽韵唱得比任何流行音乐都好听,仿佛他天生便是这块料。他出道很早,擅长太平歌词和莲花落。能吸引更多的年轻听众是他走红的资本。德云社后来推出的以张云雷为首的全国巡演,使张云雷的粉丝群体不断壮大,而他上传在视频媒体上富有曲韵色彩的民谣更是被疯狂点击和传播。他的这些举动让那些原本对传统曲艺不甚了解也毫无兴趣的小年轻们也逐渐开始愿意走进场内,坐下听听相声。而在张云雷在北京举办的相声专场上,甚至前全无古人地出现了一众年轻粉丝给他的太平歌词和声的情况。
3.台风自然,抑扬得当
有网友认为张云雷在综艺节目里的表现,实在是让人觉得他的实力不足以和他的名气匹配。诚然,张云雷的相声在德云社肯定不算特别优秀的,但是多数时候胜在自然真实。他本年轻活泼,随便一个包袱配上他的感情流露都会显得更加生动。虽然张云雷在台上偶尔会有些“小意外”,可是这种真实才是现场听相声的魅力所在。毕竟精准无差一遍一遍重复的是机器,而人们希望看到是一个活生生的角儿。
除了轻松搞笑,张云雷其实也具备把人说哭的能力。有一次,他讲到了自己从高台上摔下后住院的事。。他说,听妈妈说德云社的好多师兄弟在看到他躺在病床上之后,都偷偷出去躲在楼道里难过,而不敢做当他的面表现出来。可是现在,当他自己说起仍然留在身体里的一百零八块钢板时却总表现得十分轻松,好像那个意外并没有发生过似的。虽是相声,却也能让人听罢眼眶湿润。
张云雷不是典型的相声演员,他的走红并不落于俗套,而是带了些许的意外和惊喜。这种感觉就像点餐时发现你最爱的菜式售罄,因此不得不另点一式作为替代。然而当你品尝完第一口之后,却发现这道本不对它寄予什么厚望的菜意外的好吃,并从此对这道菜痴迷得一发不可收拾。作为继岳云鹏之后郭德纲捧红的第二个徒弟,张云雷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信他可以为传统曲艺和相声艺术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使这门艺术时时新时时受到更多年轻人的欢迎!
国民大叔张嘉译开启疯狂霸屏模式,一年五部剧走路驼背直不起腰的背后辛酸血泪史
张嘉译,大概是中国电视荧屏最受欢迎的大叔级演员但他其实才不到50岁,正是中年男演员最好的年华。虽然有点驼背,这反而成了优点,给观众更真实的感觉。
张嘉译原名张小童,张嘉译上高二的时候在报纸上看到北京电影学院的招生信息,张嘉译说“我要考这个”。父母错愕,这个平时在学校从不积极参与文艺活动、唱歌五音不全、跳舞时四肢比擀面杖还硬的男孩竟想学表演。他们让他别瞎折腾,好好学习。
张嘉译这次没有服从,他好像一个自己带灯的小伙子,跟着内心的亮光走自己的路,他闷着声脑子一转步子一迈,从无聊而冗长的常规跑道上一跃而出。考进北京电影学院号称是一个班长相最差的。在学校里,他演戏很腼腆,以至于老师安排让他试演“强奸戏分”。
之后家里他两个舅舅的孩子也跟着考上北影,其中一个就是今天我们熟知的青年演员姬他(电视剧《白鹿原》中的黑娃)。
大学毕业后,张嘉译的爸爸发动自己在北京的关系,想把张嘉译留在北京,但最后时刻被别人顶替了名额,好强的张嘉译索性直接回了西安,服从学校分配,去了西影厂,而且一待就是9年。
9年里,张嘉译还是不改好强的倔脾气,遇到不公正,他会打抱不平,遇到不满意的戏分,他会要求导演或者自己删改台词,张嘉译后来的老婆王海燕也说,她跟张嘉译就是“不打不相识”,第一次合作对戏,张嘉译就删减了她大量台词。
也正是因为要强,那9年里,张嘉译演武打戏,都是不用替身,直接往水泥地上摔,结果后来作下了毛病——强直性脊柱炎这病不是绝症,死不了人,但是很痛,而且难以治愈。半个月要打一次针,几乎每天都疼,疼得厉害了就必须得吃止痛药。
所以,张嘉译拍戏要比别人辛苦多了。每天早上他要比别人早起一个小时,用热水冲脊柱,热气冲开了才能舒服些。万一进组时间久了,比如两个月以上,张嘉译就要带足两个月的中药,每天熬服,喝下去。这也是张嘉译现在走路直不起腰,总驼背且一步三晃的原因。(出席时尚活动,他也是猫着腰)
在西影厂离开后,张嘉译去了北京,拍的戏份多是警察角色,他曾经到派出所体验生活半个月,24小时值班,比真正的警察还敬业,接触的也净是些小偷小摸的人。后来据说滕华涛找到张嘉译拍《蜗居》里宋思明一角,也是因为看中了张嘉译长了一张“公务员一身正气的脸”。
后来的《借枪》、《悬崖》(小宋佳主演)、《心术》(吴秀波、海清主演)、《浮沉》(白百何王耀庆主演)、《一仆二主》(闫妮主演)张嘉译成了荧屏上最受欢迎的大叔级男演员之一。
他和同为西安籍演员的男演员文章,关系也非常好。他与女演员王海燕的婚姻生活也为人称道。他极其疼爱自己的女儿。经常会跟女儿视频聊天。
张嘉译早在西安时曾经有过一段婚姻前妻杜珺也是位女演员,长得非常漂亮,论外貌,胜过张嘉译后来的老婆王海燕。张嘉译曾和前妻杜珺合作过数部电视剧,后来因为性格不合而分手。张嘉译很少向外人提及这段过往。
而杜珺即便在张嘉译成名后,也从未以张嘉译前妻的身份自居。不像张馨予,一直拿李晨前女友的身份,与范冰冰,互相比肩;更不像喻可欣,还专门出书扒自己的前男友刘德华。
1992年,张嘉译去找西影厂的导演,恳求给个角色,可以完全不要酬劳,剧组管吃喝就行。那一年,他拍了电影《残酷夏日》《猴年耍猴》。1994年黄建新导演的《背靠背,脸对脸》,1996年的《埋伏》,1998年的《睡不着》,也都有张嘉译的参与。
1995年,在刘惠宁导演的电视剧《道北人》中,张嘉译饰演建国一角。那是张嘉译第一次演电视剧。西影9年,张嘉译几乎演遍了所有适合他演的戏。
2000年,张嘉译再次来到北京,成为北漂中的一员。现实题材电视剧《蜗居》中的“宋思明”,恐怕是张嘉译这一生都绕不过去的角色。《蜗居》很火,张嘉译红了。《蜗居》之后,张嘉译收获了太多的掌声和迷恋,却没有因此变得轻飘。
这些年,张嘉译在电视剧中塑造的经典角色数不胜数,《你是我兄弟》里的马学武、《借枪》里的熊阔海、《悬崖》里的周乙、《心术》里的刘晨曦、《营盘镇警事》里的范党育、《浮沉》里的王贵林、《大清盐商》里的汪朝宗、《四十九日・祭》里的法比、《一仆二主》里的杨树、《爷们儿》里的李国生、《后海不是海》里的石墨。
2012年1月,主演的谍战剧《悬崖》,张嘉译饰演周乙,张嘉译除了出演男主角,还担任艺术总监。2015年,领衔主演电视剧《白鹿原》并担任艺术总监,扮演《白鹿原》上的灵魂人物白嘉轩。这些角色都给大家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张嘉译说时间会把一个认真的演员熬成一个表演艺术家。我们相信,张嘉译脚踏实地的认真表演态度,贡献了很多形象,使他越来越火,让大家越来越喜欢他!
王濛,一个平凡的名字,但她造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是短道速滑女王,她是冬奥会四金得主,在今年的冬奥会上,她和黄健翔担任解说嘉宾,她不但以极高的专业度分析比赛,而且语言感染力十足。一时间,王濛受到了广大朋友的喜欢和欢迎。下面就来聊一聊王濛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1、直爽的性格讨人喜欢
个性张扬、真性情不做作,语言诙谐幽默,金句迭出,专业能力卓越。
王濛的解说不仅仅有趣,更多的是能让观众明白项目的特点、规则、看点,很多时候看比赛都是看热闹,解说也没有像王濛这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科普。听了几场王濛解说后,我更多地感受到她勇猛向上的运动精神,崇尚拼搏,敢打敢冲,真正体现出奥运精神。
在王濛面前,一向张扬洒脱的黄健翔成为一个磕磕巴巴地接话者,完全跟不上王濛的节奏,也是蛮好笑的。
看了一些帖子,关于王濛以前的是是非非,在国家队的起起落落,挺惋惜的,但幸运的是即便退役,即便不当教练,她也能在她的领域取得她应有的地位与成就。
2、独特的解说风格讨人喜欢
冬奥会上王濛一来解说,就直接用一口极具幽默感的东北腔和直率的唠嗑式解说火上了热搜,截至发稿,王濛解说的多个角度,仍然盘踞热搜榜,引发网友极高的关注度。
她在解说台上金句频出,“就这速度我也能滑出来”“让我们好好地看一看回放,韩国队是怎么摔倒的”“他是指定进不了下一轮的”“我的眼睛就是尺”,网友大呼过瘾。
在半决赛时,中国队在第三个撞线,王濛用专业的眼光表示“美国队犯规了,就是这,就是这,这个黑衣服不该出现在这里。”后来,裁判经过了反复看录像,最终判罚了美国队占道犯规,成绩被取消,中国队成功晋级决赛。
随后,王濛更是站起来,不断拍桌子,不断鼓掌,大喊:“哎呀!哎呀!中国队进决赛了!”表现十分可爱,完全是专情流露,让人着迷!
在决赛中,在武大靖冲线后,很多人都担心他有没有被对手超越,此时,王濛第一个站出来确认,“中国队第一个过线,我们得了金牌,不用看回放,我的眼睛就是尺!”结果,中国队以0.016秒的优势夺冠,很显然,王濛说得没错,她的眼睛就是“尺”!
在幕后视频里,随着比赛对抗程度的加深,王濛仿佛身临其境,甚至站起来吼着解说,激动时恨不得跳上导播室的桌子去喊,实在是太可爱了。
王濛的解说在中国解说界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讲解的短道速滑无人超越,不仅深入浅出,而且幽默诙谐,以黄健翔这样的解说老前辈也可以给她打满分。
3、名副其实的短道女王,为国争光令人骄傲
截至目前,中国短道速滑队一共获得过14枚冬奥会金牌,王濛一人就拿了4块,名副其实的“短道王”。
王濛作为运动员是顶尖的,而她对于各种规则也是熟记于心。王濛的眼睛为什么是尺,一眼就能判断出半个冰刀的差距?因为她真的太了解冰刀了。
对于短道速滑运动员来说,对冰刀的调整,涉及刀刃的宽窄度、弯度、弧度,还要考虑刀刃与冰鞋的结合位置以及角度等等,技术含量非常高。在整个运动员生涯里,王濛的冰刀都是自己调整的。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数十年一遇的速滑天才,王濛在冰面上开启了自己的“濛时代”,并自创出“颓废撞线”标志动作。昔日的短道速滑“大魔王”走下赛场,仍是赛事解说的“大魔王”。在赛事紧张万分之际,仍能以诙谐的语言进行解说并进行准确的预判,是她的专业实力给她的底气。
小结语:
冰坛大魔王王濛的运动天赋,大多数人的确很难拥有。但王濛做人做事的态度,特别是专业的精神,则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王濛这类人可谓亦师亦友,遇到真心别错过!当然,若能有幸学到其人生开挂的精髓,属于你的精彩人生肯定就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