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为什么预测(洛阳为什么没受灾)

黑龙江旅游网3290

仔细想来,确实如此,好像在外地并没见过洛阳水席。即便是我这个小时候家离洛阳很近的登封人,也是大学毕业来洛阳之后,才渐渐对水席有了认识。

河南洛阳为什么预测(洛阳为什么没受灾)

先了解一下洛阳水席吧!

洛阳水席,是河南洛阳一带特色传统名宴,属于豫菜系。之所以叫水席,是因为大部分菜都带汤。

全席共设24道菜,包括8个冷盘、4个大件、8个中件、 4个压桌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上菜顺序极为考究,先上8个冷盘作为下酒菜,每碟是荤素三拼,一共16样;待客人酒过三巡再上热菜:首先上4大件热菜,每上一道跟上两道中件(也叫陪衬菜或调味菜),美其名曰"带子上朝";最后上4道压桌菜,其中有一道鸡蛋汤,又称送客汤,以示全席已经上满。

十六热菜分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为主题。

看到这里,您什么感觉?

讲真,这还没有往细了说呢,是不是已经觉得十分繁琐了?没错!洛阳水席菜品很多,这就导致很多人从来没有完完整整吃过一顿水席,包括我自己。

平常去吃水席,我们也多是点上几道菜,像牡丹燕菜、云罩腐乳肉、连汤肉片、假海参、洛阳熬货和八宝饭等,因为点太多真的吃不完。

毕竟,洛阳水席量大味儿足,多数菜品以酸辣为主,并且辣是胡椒味儿重的辣,这样一来,来自不同地域的人口味不同,对洛阳水席的接受度也各不相同。

当然,洛阳水席做法虽然独特,整体没有走出洛阳,但不少菜品像连汤肉片、八宝饭等,似乎在很多洛阳以外的地方也能见到吃到。

其实,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地域特色鲜明,走到一地都能品尝到当地独有的特色美食,这样才更增添了旅行的乐趣。如果走到哪儿都是肯德基、黄焖鸡米饭,那得多无聊啊!

(李渊博)

自驾游去洛阳,进了市区找饭馆,准备吃饭。这么一打听,方才知道《水席》是洛阳最有美的美食。经过七拐八拐,找到了水席园的旗舰店。临近中午,店里就攴的人很多。《水席》什么样?好吃吗?为了能品尝到洛阳第一美攴,我们选择了站立等侯。

点菜时,听了服务员介绍,才明白《水席》,是什么意思。用攴完毕,我们都不禁失笑。水席说的是,所有热蒸《都是汤菜》,汤汤水水;菜是一道一道的上,就如同流水一般。

洛阳的水席虽有特色,但是全然没有中国八大菜系的讲究。和体珼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搭不上边界。这样的水席也就在洛阳那个地界,当地人认可。但想走出洛阳,难啊i

去过洛阳两次都吃了水席,还都是去的老字号名店,真心觉得很难吃,反而是小店里的牛肉汤味道不错。一个原因是莱多,其他地方没这么多菜。二个原因是汤多,其他地方不习惯。三个原因是酸辣味,外地不习惯。单品出去很多,如扣肉、小酥肉、红烧排骨、红烧鱼、红烧肘子、莲汤肉片、八宝饭、四喜丸子、鸡蛋汤、料子鸡等。

一,因为满大街打着正宗洛阳水席的商家,用偷工减料在不停的砸着自已的饭碗还不自知。二,全聚德,狗不理被吹的神乎其神,但好吃么?我可以摸着我的良心说:一般,不如我家楼下菜市场里的烤鸭和包子,但为何海内外皆知全聚德及狗不理?只是因为历史悠久而已,古时人可吃到的东西少,所以觉得全和狗是最好的,但放到现在,是个正常人都能天天大鱼大肉过日子时,全和狗就很一般了,洛阳的水席亦然,你只有个名头却还自已肆意糟蹋,你说谁还会买你的帐?

多少外来客一提洛阳水席会给出酸和臭的评价,大家可以去美团等APP自查一下。请真正的洛阳人们,你们的水席真的酸和臭么?大家心知肚明。除了胡椒面和醋味,没有其它味,不好吃,怎么能出洛阳。和岐山哨子面一样,岐山哨子面只吃面不喝汤,吃完才知道,汤酸的面都吃不下,咋喝汤。小众菜系,不符合国内目前流行的诸如麻辣或者海鲜的口味,而且食材取用地域性太强,所以不可能变成大众菜流行起来,甚至在洛阳本地也不是随地都能吃到的东西。所以在全国范围内更不可能流行起来。

洛阳水席为什么走不出了洛阳原因,是城市餐饮管理业没有向外地推广所致,虽说是洛阳当地的美食,但是想吃一顿水席必须要上24道菜,况且都是汤汤水水的外地人也不一定习惯,并且工序很繁琐,在外地也不一定有人去尝试,所以只有在洛阳才知道水席。

远处我们不说,就说下郑州,试问各位看官有人在省城喝过勉强算正宗的洛阳牛肉汤吗?怕是寥寥无几吧,估计连洛阳汤馆都很少能见到,大多数都是打个招牌,蹭下洛阳的这个名字,实际喝起来却是跟洛阳半毛钱关系都没!

牛肉汤尚且如此,更别提『娇贵』的水席了。

为啥说水席『娇贵』呢?洛阳水席是历史上最悠久的名宴之一,有着千年的历史。

洛阳水席的菜序是前八品(冷盘)、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共二十四道菜,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这就是它『娇贵』的地方,想完整吃上一次水席,真的特别麻烦,除非是平常谁家结婚了或者是参加什么人多的聚会,才能有机会完整的吃上。因此这种餐厅的投资很大,向外扩展的成本也高。

而且,很多朋友慕名来洛阳吃水席,吃完后评价却不好,都是嫌酸,嫌辣,嫌麻,总的来说就是口味吃不惯!这跟洛阳古时天气寒冷,不产水果有关,因此民间膳食多用汤类,喜欢酸辣以抵御干燥寒冷。

号称洛阳水席最正宗的真不同,有武则天给你敬酒,说排场那是真排场,说不好吃那也真是不好吃,还不如一些街上的小馆子。外来游客还特别爱去这里,吃完后咂咂嘴想到:这洛阳水席也不过如此嘛!

真的很希望洛阳水席能够发扬光大,能有川菜、湘菜一半的名气也知足了,如果只靠洛阳自己人去传承,恐怕百年以后洛阳水席也凉得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不是走不出,是压根儿就没走。在经营拓展领域,洛阳比较弱。

一开始大家都认为:洛阳水席来自民间,无人去想来自唐宫。改革开放后,也就是牡丹花会搞了几年后,洛阳市政府意识到了洛阳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当年,也就是让大家看看:牡丹花,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其他就没有啥了。吃啥,喝啥,住在哪里?带走啥旅游产品?

先从“真不同”饭店搞试点,拓展洛阳水席,逐步拓展旅游产品…应该说,搞的不错,但守旧的洛阳人很反感,感觉真不同饭店的水席顺应了外地人口味,坏了传统。

当年搞水席拓展,是政府提倡支持,挖掘传统开发旅游的好事儿,不好的现象是:好的太快,老城区的那条路,堵的厉害,每年都得有几位交通警察在哪里帮忙执勤。

当今,市场经济,不能全依赖政府了,政府提倡支持是对的,那些有钱的老板应该看到洛阳水席的名气,可借势去外地拓展,不一定非要“办事处”再给你协调帮忙了吧?洛阳水席外地人也喜欢,我们都做过调查,吃饭能吃出文化,吃出唐韵的氛围,这个就是不简单。

洛阳近些年与其他城市比,工业科技拓展慢了,旅游产业也慢的让人生气,学人家的东西还干的四不像,比如:城墙。

我说的不是讥讽嘲笑,是实际问题。我是洛阳人,我爱我的家乡。说不好是慢,说好了是:稳步发展。宜居城市是未来的前景,与其他城市比已经没啥意思了,定下心,发展自己特色,才能走出困境,洛阳会越来越好,我看到了,大家都看到了。这几年还是有点慢,还有点“肉”,大家慢慢理解吧。

回老家途中看到关于洛阳水席的推送,看了一些回答,感觉挺失望的,自己尝试着回答一下,有不足请大家指正,先行谢过!

首先,什么是水席?水席的意思是像流水一样上菜,而不是因为菜都有水。水席比较常见于婚宴,作为文化气息浓厚的洛阳,怎么会在婚宴上只有水,没有肉呢。真正的水席不仅荤菜多,而且份量非常足。对这些有疑问的朋友只要去一趟洛阳农村的水席后就会明白。

第二,水席的招牌怎么搞坏了?在我看来主要是市场,这块金子招牌大家都是能蹭就蹭,很多店面材料能省就省,能多坑个游客就多坑,没啥成本。久而久之,名声越来越臭,怎么走出去?

最后,水席制作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很早就开始准备食材。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吃水席得人多,基本上都是百十人起步,这样才能有流水的感觉,这盘刚吃完,三分钟之内下一盘就到了,顺带把空盘子让端饭的人带走。。。

下次有机会的话拍个水席的视频,让大家有更直观的感受吧。

过年有幸去河南玩了一周,去之前,家里其他人都说河南的饭我们关中人不习惯,走的路上坐了辆滴滴,司机恰巧就是洛阳人,聊天中司机师傅都说我们大关中的饭好吃,过去肯定吃不惯。

去了几天,因为过年期间,总体来说,饭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吃。因为过年的缘故,好多打听到有名的店都是关门歇业。即便有没有关的,很多都是只有部分菜,或者是只能点固定套餐,不能自己按意愿点餐。

现在说水席了,按我知道的和吃的水席来讲,说白了就是蒸碗。除了极个别比如洛阳燕菜其他地方没有之外,大部分的材料都是比较普通常见的,不同的是这些蒸碗的汤汁稍微多了些,再就是相对来说比较酸,胡椒粉多了些。就是不吃辣的小朋友也有点接受不了。

以上就是我对水席的理解,如有冒昧,纯属个人见解。

说起代表名菜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八大菜系,川菜,鲁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和徽菜。其实除了这八大菜系以外,也有许多的传统名菜,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被排在了八大菜系之外。

比如说属于豫菜系的洛阳水席,在洛阳当地特别有名,但是要放在全国范围内来排的话,可以说是籍籍无名。

凡是到了洛阳的游客,必得吃一餐洛阳水席才算完美,毕竟这是历史上最悠久的名宴之一。

提起洛阳美食,不得不说,洛阳水席。

洛阳水席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传承至今的洛阳水席全席24道菜,食材不经过油炸,采用蒸,煮,焖,煨等烹饪技巧,味道鲜美,更有意思的是,每道菜都有一个文化典故。

其上菜程序是:席面上先摆4荤4素8凉菜,接着上4个大菜,每上一个大菜,带两个中菜,名曰“带子上朝”。第四个大菜上甜菜甜汤。然后上主食,接着是4个压桌菜,最后上的是送客的鸡蛋汤,洛阳人戏称“滚蛋汤”。看到这道菜,就说明菜齐了,该走就可以走了。

洛阳水席起源于唐代,据说还与武则天有一定的关系。据说唐代著名的相师袁天罡夜观星象,预测出武则天假以时日要登基为帝。但苦于天机不可泄露,袁天罡便设计了这个名宴。预示着武则天登基为帝24年的光景。洛阳水席总共有24道菜,武则天刚好从总揽朝政到逝世24年。这洛阳水席有汤有水,菜是上了一道又一道,也意味着武则天登基为帝的水到渠成。

洛阳四面环山,常年少雨,人们为了适应这干燥的气候,便用萝卜白菜制作出了有酸辣风味的水席,一来可以御寒,二来萝卜白菜便宜谁家都吃的起,因为这个特点所以洛阳水席在唐代的时候已经流传开。

24道菜8个冷菜,4个大件菜,8个中件菜,4个压桌菜,这24道菜有冷有热,有汤有水,有荤有素。吃完了一道再上一道,络绎不绝,就像是流水,源源不断的送过来。因为有着这样的含义,所以起名为水席。

洛阳水席无疑也是洛阳的代表,但是这个有千年历史的名宴却没有走出洛阳,很多人不到洛阳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的名宴存在,那么是何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呢?

主要还是跟洛阳的餐饮管理有关,洛阳水席虽是名宴,但是在外地经营洛阳水席的饭店却很少。想想吃一餐上24道菜,这餐厅的投入也很多,一般的人根本拿不出资金向外扩展。久而久之会做洛阳水席的人就固守在洛阳那一方水土,而这有千年历史的传统名宴也失去了走出洛阳的机会。

这样的味道还想走出洛阳,真是笑话!

去年四月底有机会去郑州出差开会,开完会顺便就在河南过五一。也见识了一番河南的餐饮--真的不能用美食这两个字。早餐烩面,胡辣汤,中午烩面,饺子,晚上烩面,饺子,宵夜烩面,饺子,这就是郑州的本土餐饮文化,当然也去了几个可以点菜的餐厅,点了黄河大鲤鱼,还有几个河南本土菜,大失所望,几乎没有一道菜称得上好吃。

后来去了登封少林寺,然后在洛阳的东山宾馆住了两晚,在住的酒店点了洛阳水席中的一道菜,牡丹燕菜,也就是70多块钱一份的萝卜汤,寡淡无味,好在没有点一整套的洛阳水席,否则花一千多块钱会当场翻脸的吧。

河南人挺可怜,那么多朝代的帝都,居然没传下什么好吃的,跟西安,南京,北京这些历史帝都比起来,真是云泥之别

1.赞美洛阳的诗歌朗诵,适合小学生用的

美丽的洛阳

(一)

美丽的洛阳

我为你歌唱

你的悠久历史

是那么让人神往

春天来临,你牡丹绽放

秋季里菊花飘香

洛水荡漾

世界闻名的龙门石窟

隋唐园四季值得观赏

洛浦公园的文化风景

绵延十里长

你给了我们

美好与安祥

网友们愉快生活在美丽的洛阳

(二)

美丽的洛阳

我为你歌唱

你的悠久历史

是那么让人神往

春天来临,你牡丹绽放

秋季里菊花飘香

洛水荡漾

网友们都是热情健康

展才艺活动全有特长

爱心和奉献热心公益

活跃在洛阳网

你给了我们

美好与安祥

网友们愉快生活在美丽的洛阳

美丽的洛阳

洛阳自古以来就是知名的都市,当然历代的文人雅士也留下了赞美洛阳的千古传颂诗词: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唐·王绩《野望》

6、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唐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唐欧阳修

9、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唐韩愈

10、香车倾一顾,惊动洛阳尘。唐·韩愈《李花二首》

2.小学生朗诵,赞美洛阳的诗歌有哪些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南北朝·范云《别诗》

背山见楼影,应合与山齐。座上日已出,城中未鸣鸡。无限燕赵女,吹笙上金梯。风起洛阳东,香过洛阳西。公子长夜醉,不闻子规啼。

——唐·曹邺《四望楼》(楼在洛阳东,今废。秦时有贵公子贾虚每日宴其上。)

洛阳吹别风,龙门起断烟。冬树束生涩,晚紫凝华天。单身野霜上,疲马飞蓬间。凭轩一双泪,奉坠绿衣前。

——唐·李贺《洛阳城外别皇甫湜》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唐·李益《洛桥》

春游

(宋)邵雍

人间佳节惟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

金谷暖横宫殿碧,铜驼晴合绮罗光。

桥边杨柳细垂地,花外秋千半出墙。

白马蹄轻草如剪,烂游于此十年强。

孟浩然《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珠弹繁华子,金羁游侠人。酒酣白日暮,走马入红尘。

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

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

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

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

遇客踟蹰立,寻花取次行。

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罂。

府酝伤教送,官娃岂要迎。

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

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

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

3.关于洛阳的诗词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唐·王绩《野望》

6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唐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唐欧阳修

9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唐韩愈

10香车倾一顾,惊动洛阳尘。唐·韩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唐王建

12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唐韦庄

13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白居易

14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

1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唐杜甫

16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宋司马光

17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清刘灏

18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唐欧阳修

19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唐武元衡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

21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唐欧阳修

22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唐王维

23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唐李益

24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唐李颀

25洛阳吹别风,龙门起断烟。唐李贺

26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唐李白

27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唐贾至

28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唐杜甫

29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唐崔颢

30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唐陈子昂

31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唐李白

32汉有洛阳子,少年明是非。宋王安石

33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34洛阳名工见咨嗟,一翦一刻作琵琶。唐吴均

35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晋萧衍

36既乏琅邪政,方憩洛阳社。唐谢珧

4.关于洛阳所有的古诗词

洛阳女儿行

年代:【唐】作者:【王维】体裁:【乐府】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注释】

越女:指未入宫时的西施。

【简析】:

本诗是诗人十六岁时的作品。诗中的“女儿”似是一小家碧玉而骤名成为贵妇人,但她的生活并不幸福,除了陪丈夫玩乐之外,就只余下“妆成只是熏香坐”的空虚。和浣纱的越女究竟谁可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迥然不同的理解。诗的主旨是讽喻的,但也透出怜惜之情。

和梦得洛中早春见赠七韵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体裁:【五古】

众皆赏春色,君独怜春意。

春意竟如何,老夫知此味。

烛余减夜漏,衾暖添朝睡。

恬和台上风,虚润池边地。

开迟花养艳,语懒莺含思。

似讶隔年斋,如劝迎春醉。

何日同宴游,心期二月二。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忘名字了)

洛阳自古多才子,唯爱春风烂漫游。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洛阳女儿行》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5.赞颂洛阳的诗歌

一滴鸟啼飞出

滑入晚唐的泥沼

歌者罗衫不整

无心捧起打碎的月光

轻挽水袖

商角像洛阳停不了的雨

一座城池清泪涕下

打湿牧童干粮

你最后还是没离开诗卷

洛阳的马蹄让你失魂

春天已在你镜子后

吹响铜音

黄纸纷飞墨里

你画出一顶王冠

一个骨骼沙化的诗人

何以承受土地的嘱托

怎样量出子民的希望

城门太厚了

以至迟到一个冬天

洛阳在晚钟下

任人踩来踩去

把土夯实硬如刀

如你脖间一刹清凉

在洛阳城酒肆颠狂的诗人

鼻息沉重掷筷成笔

电般撕破晦暗的诗句

扯出一尺殷红

把黎明梳妆打扮

残卷成砖无心打量

古城是个素雅的新娘

黄沙飞扬太阳蒙上粗布

把诗影打得老长老长

6.赞美洛阳的诗词、

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始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增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贾生——王安石汉有洛阳子,少年明是非.所论多感慨,自信肯依违.死者若可作,今人谁与归?应须蹈东海,不但涕沾衣.登郢州白雪楼——白居易白雪楼中一望乡,青山簇簇水茫茫。

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洛桥晚望——孟郊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行人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董娇娆——宋子侯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

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

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飏。

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

何时盛年去,欢爱永相忘。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

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

7.赞颂洛阳的诗歌

一滴鸟啼飞出滑入晚唐的泥沼歌者罗衫不整无心捧起打碎的月光轻挽水袖商角像洛阳停不了的雨一座城池清泪涕下打湿牧童干粮你最后还是没离开诗卷洛阳的马蹄让你失魂春天已在你镜子后吹响铜音黄纸纷飞墨里你画出一顶王冠一个骨骼沙化的诗人何以承受土地的嘱托怎样量出子民的希望城门太厚了以至迟到一个冬天洛阳在晚钟下任人踩来踩去把土夯实硬如刀如你脖间一刹清凉在洛阳城酒肆颠狂的诗人鼻息沉重掷筷成笔电般撕破晦暗的诗句扯出一尺殷红把黎明梳妆打扮残卷成砖无心打量古城是个素雅的新娘黄沙飞扬太阳蒙上粗布把诗影打得老长老长。

8.洛阳城里见秋风古诗词朗读

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

赏析

这是乡愁。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中也不乏佳作。像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例如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他虽不能像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像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我们细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文意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在于匆匆着笔,意犹未尽。“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联系下文来看,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时遇到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即便不像岑参与入京使“马上相逢”那样急迫,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由于匆匆落笔,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在这种符合逻辑的描绘之中,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由于“意万重”,所以才“说不尽”。而“意万重”也与“见秋风”引起的乡思相关联。黄叔灿《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应。结句更是造语入妙,写情入微,可称一篇之警策。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语也。”(《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共有的感情,而且达于极致。在结构上,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临发又开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气氛。

9.歌颂洛阳的现代诗词

作者:张抗抗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

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

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爬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约而同,揣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涛涛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

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

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

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

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1333234303135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

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

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

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想象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

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

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你也许在梦中曾亲吻过那些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须在想象中创造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案红火炼金丹……想象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象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想象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想象洛阳城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之盛况。

想象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来年的安慰与希望。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

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

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

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

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

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叫洛阳大伯公是因为原是唐玄宗朝的一个高官,因为丢了官爵才来到洛阳定居,延年益寿,后被尊为神明。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洛阳大伯公,又称钟离大爷或钟离春,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一位神祇。洛阳大伯公受到许多人的信仰和崇拜,尤其在河南和陕西等地更是十分盛行。传说他除了赐福延寿、消灾解难之外,还擅长占卜和预测,因此有很多人会前往他的庙宇祭拜,求得神灵的庇佑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