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为什么文化发达(建水为什么文化发达的原因)

黑龙江旅游网2760

到建水旅游大都会去团山看看,团山是一个古村落,居住着张氏家族,是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的典范。

建水为什么文化发达(建水为什么文化发达的原因)

彝族语意思是“有金有银之地”。村庄距县城十多公里,背靠绵延青山,面向沃野田畴。

据张氏族谱记载:明代洪武年间,张姓的始祖张福,从江西经商入滇,寄居建水城西门外兰头坡。后见团山“形势耸拔,众山环拱,甲与全境”,所以三迁至此。

定居后的张福,勤劳躬耕,为后人留下了“百忍”家训。

遵循祖先训导,勤恳劳作的张氏族人,以“百忍家风”为准则,好学上进,安居乐业,人才辈出。

他们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之后,就组成“天吉昌”商号,把生意拓展到昆明、上海、香港和越南海防等地,成为了滇南闻名的商号之一。

然后,团山人成马队,把一垛垛银子驼回家乡,营造出一座座精美华屋,为古老的村庄注入了无限生机。

团山村现存传统民居16座,寨门4座,寺庙3座,宗祠1座。

另有一批彝汉文化融合的土掌房建筑,保持原貌、布局紧凑、空间丰富。其传统建筑以及用材考究、做工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凸显出滇南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世界纪念性保护基金会认为:“这里的建筑物有着端庄的外表,装饰着价值极高的优雅精致的木雕花格窗户,雕镂精细的木、石、砖各种浮雕,并有非常美丽的彩绘装饰,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珍贵遗产的典范”。

“历史文化名城”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其概念在 1982年2月被正式提出,主要是为了保护那些曾经是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近代革命运动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重要城市及其文物古迹免受破坏。

截至2018年5月2日国务院已将135座城市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并对这些城市的文化遗迹进行了重点保护。

云南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绚丽。至今已有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会泽6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素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称的建水县,因其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绝佳的人文自然景观,1994年1月被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建水县,是一个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北岸的边陲小城,古步称头,亦称巴甸,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一度成为滇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交通枢纽。

如果要追溯它的历史,可以把指针拨到一千多年前。早在旧石器时代,建水就已经有人类活动的遗迹。

在唐朝年间,南诏在此建城,汉语译为“建水”,隶属于通海都督府,宋大理国时期属秀山郡阿白部,元时设建水州,明代称临安府,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

自唐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设县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建水交通方便,蒙(自)--宝(秀)铁路接滇越铁路,连接省会昆明及河口,通往越南的首都河内。

约在汉、唐时期,云南通往交趾有一条重要通道叫“通海城路”,是与通往身毒的“博南古道”同时并存的又一条南方丝绸之路,是建水当地这一古道的要冲。

别看如今建水只是一个小县城,明朝时的临安府,也就是如今的建水,是辖六州、五县、九长官司,古书上有“南连交趾、北抵澄江、西连楚雄”的记载,辖地包括今红河州、玉溪地区和文山州的大部。

早在唐代,建水就是南丝绸之路的要道,历来富庶,和大理齐名,有“金临安”之称。

清朝时,曾经担任云南右参政的谢肇淛,在《滇略》一书中记录:临安之繁华富庶甲于滇中。谚曰“金临安,银大理”,言其饶也。其地有高山大川,草木鱼螺之产不可殚述,又有铜锡诸矿,辗转四方,商贾辐辏。可见,临安在当时已是富庶之地。

建水土地广阔,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素有“粮蔗之乡”的称谓。

这里文风盛行,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誉。

建水县内有元代初年修建的文庙庙学,明代修建的学政考棚、州学、书院、府学等,成为当时滇南的最高学府,学风兴盛,文名鹊起。

建水在南方丝绸之路的背景下慢慢发展起来,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形成了汉文化和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相交融的多元一体文化。

建水是一个民族聚居县,境内主要居住有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人民在共同发展建水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风情习俗。

不同民族的住房、服饰、待客、婚嫁,别具一格。插秧号、烟盒舞、串寨等传统习俗,苦扎扎、扎特勒、阿玛拖、火把节、采花山等传统节日各具风采,令人心驰神往。

“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是建水的两张名片。

建水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南诏时期就修筑了土墙,明洪武20年(1387年)扩建为砖墙。

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至今已600多年。东门朝阳楼和城内许多古建筑还完好的保留了下来。

朝阳楼夜色

由于县境内文物古迹荟萃,风景名胜诸多,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建水城内外留下了许多充满浓厚文化积淀的建筑物。

具有元、明、清各朝代建筑特点的寺、庙、塔、楼、桥和民居达百余处,这些历尽沧桑,古迹斑驳的瑰宝,闪烁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灿烂光辉。

历史造就的名城——云南建水,一个让人来了就想留下的地方。

建水孔子文化节是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举办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旨在纪念孔子诞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建水孔子文化节通常在每年9月28日,也就是孔子诞辰2573周年或者建水县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城市协议生效25周年纪念日,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大型文艺晚会《大哉孔子》、大型祭孔仪式、儒学与和谐建水论坛、云南省第四届根艺作品展览、学海大型灯光秀、建水风情书画摄影展、云南省文化旅游商品交易会、建水建水县招商引资推介签约仪式等。

建水孔子文化节的举办地建水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通过孔子文化节的举办,建水县希望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这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社会文化氛围。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以及他所开创的儒家学派,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有着重要的贡献和影响。

通过建水孔子文化节的举办,可以向广大观众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同时也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