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有人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这一点,从主食结构上也可看出,我国南方气候湿热,盛产水稻,因此,以大米为主食;北方气候相对干冷,适宜小麦等作物生长,因此,以面粉为主食。
山西人能吃醋,可谓“西酸”之首。他们吃饭前,往往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三调羹醋用以“解馋”。改革开放前,每逢春节,别处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他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另外,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越酸越能显出制作者的水平。傣族人也爱吃酸,酸笋炖鸡可是一道传统名菜。
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爱吃酸?打开中国地图,可知这些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因而他们的食物中钙的含量也相应较多。这样,通过饮食,易在体内引起钙质淀积,形成结石。这一带的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发现多吃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石等疾病。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渐渐养成了爱吃酸的习惯。
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及东北的朝鲜族等地居民多喜辣,我国流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贵州人平生所吃辣椒极多、朝天椒、野山椒均不在话下。在川北,听说有一种辣椒本身不能吃,用一根线吊在灶上,汤做好后,辣椒在汤里涮涮,就辣得不得了,因此叫“涮涮辣”,四川的“麻辣烫”更是全国闻名,可以说,没有不辣的四川名吃,四川名吃不辣,也就谈不上“名吃”。如今,人们除了管四川女子叫“川妹子”外,还称其为“辣妹子”,原因大概也基于此。
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我国东部地处沿海,东北的朝鲜族当地气候也湿润多雨,冬春阴湿寒冷,而四川虽不处于东部,但真地处盆地,更是潮湿多雾,一年四季少见太阳,因而有“蜀犬吠曰”之说。这种气候导致人的身体表面湿度与空气饱和湿度相当,难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烦闷不安,时间久了,还易使人患风湿寒邪、脾胃虚弱等病症。吃辣椒浑身出汗,汗液当然能轻而易举地排出,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养脾健胃,对健康极为有利(对当地人而言)。另外,东北地区吃辣还与寒冷的气候有关,吃辣可以驱寒,鲁迅留学时为御寒也有了爱吃辣的习惯。
我国北部是内蒙古高原,过去新鲜蔬菜对北方人是罕见了,鲁迅先生说“胶东的白菜运往北京,便用红头绳系了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美其名曰‘胶菜’”,就是指此。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人说苏州菜甜,其实与无锡的相比,苏州菜不过是淡。无锡炒鳝糊放很多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对北方人讲,根本没法吃。广东、浙江、云南等地居民也大多爱吃甜食。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茬。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间的延续,这种咸甜相对的趋势会减弱的。
当然,“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只是个笼统而又相对的说法,我国地大物博,饮食习惯差异很大,甚至在局部地区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民族习俗和个人习性也有重要关系。
楼上说的什么啊!北京菜酱油多是因为自古北方就产盐的地方就少,从南方拉过去的海盐和四川的井盐由于路途遥远到了北方都会特别贵!人每天必须要摄取一定的盐分,尤其像北方天气寒冷,所以摄入的盐就要更多些(口味自然就变的很重),但是普通的老百姓家不可能支出太多钱在买盐上,于是就通过酿造酱油来增加菜的咸味以达到感觉摄入了足够盐的作用——是不是觉得很悲哀!
一、口味偏小众
1、北京和杭州的菜品口味偏小众,不属于大众类型的消费口味。北京菜的特点则是清脆,香酥,鲜美,没啥让人记得住的特点。北京人爱吃甜面酱,麻酱之类的各种特色酱料,不管是吃火锅,还是拌面,油炸卷饼里都会放一点,这种酱料的口味外地人几乎没有品尝过,第一次品尝的话,难免会产生很大的不适应,不像辣椒这种常见的酱料,大家都能够适应。
2、杭帮菜的特点是清淡,咸鲜为主,略带甜头,又甜又清淡的小众口味,对于广大的外地人而言,实在是难以接受。杭州人爱吃东坡肉,东坡肉的名气可谓是家喻户晓,外地游客来到杭州,往往都会品尝一番,但是吃完之后却都是吐槽不断。
二、当地特色美食不被大家认可
1、北京和杭州在本地人看来确实有不少的特色美食,比如北京的豆汁,炸酱面是很多老北京人一日三餐都爱吃的食物。但是外地人来到北京品尝豆汁炸酱面后却全是吐槽,豆汁有一股腐烂的酸臭味,实在是无法接受这股味道。品尝一次之后,外地游客和外地务工人员再也不愿意去吃第二次了。
2、杭州西湖醋鱼可谓是杭帮菜的招牌,虽然菜品卖相还算精致,摆盘也不错,但是外地游客品尝后,却发现一股刺鼻的醋酸味,实在是难吃。不说外地人就连隔壁的江苏人都吃不习惯西湖醋鱼的味道。
三、性价比太低
1、在北京街上的餐馆吃一份北京烤鸭最低也要两三百块钱,在杭州吃一份西湖醋鱼没上百块钱根本吃不到。在北京杭州这样的大都市,就算是点个外卖,加上配送费之类的,最低也要25块钱以上,如果想要吃到本地特色菜,那就更高了。
2、北京杭州本地人可能会觉得游客们之所以认为特色菜难吃,是因为没有吃到正宗的,但是本地人却忽略了一点,正宗的特色菜馆往往价格都不低。对于游客们而言,讲究的就是少花钱,多享受,甚至很多年轻人都讲究“穷游”,大家选择去哪里更加注重性价比,尤其是美食的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