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之所以没有e座位,是为了和国际接轨,在国际上通行的火车座位就是A座和F座,而且都是靠窗口的位置,所以只要说A、F都知道是一个临窗位置,所以直接跳过了E。
车票上的数字表示座位排数,而坐椅位置则根据座位的席别不同用不同的字母表示。比如,动车的二等座,每排有5个座位,就用A、B、C、D、F共5个字母表示;一等座每排有4个座位,就用A、C、D、F表示。
而且火车采取的是“3+2”的坐椅排列,A、F表示靠窗座位,C、D表示靠走廊座位,B表示三人座位ABC中的中间位置,所以就只有ABCDF五个字母,而没有字母“E”。例如,若某位旅客高铁车票上的座别为07C,那么这位旅客就应该坐在第7排靠走廊位置的座位。
沿用飞机编号传统。早期飞机多为单通道,每排6个坐椅,后来慢慢形成AF为靠窗位置,CD为靠过道位置的国际惯例。高铁延续了这种排号传统,但高铁—排最多5个座位,去掉不影响靠窗或靠走廊的特定字母,所以就没有E座位。
一等座座席号:A、F靠窗,C、D靠过道二等座座席号:A、F靠窗,C、D靠过道,B在三人座中间。也有一些动车座位分布图是不同于其他的,比如CRH1型动车,将用A、B、C、D、F表示。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高铁对于行李重量有一定要求,成人行李不得超过20公斤,儿童携带行李为10公斤,体积上是长宽高相加不超过130厘米,超过规定的需要办理托运。
短途的乘客最好不要在高铁上睡觉,如果坐高铁的行程在1个小时之内最好不要睡觉,很容易睡过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铁
动车没有e座位号是因为座位排序导致的,现在动车的座位号是按照以前的飞机作词排位确定的,以前的飞机不像现在巨无霸,多是小飞机单通道的,一般每排有6个坐椅,分别是A、B、C、D、E、F,这样就形成了AF靠窗,CD靠走廊,BE是中间位置的座位格局。
后来有高铁之后,二等座采用传统硬座的“2+3”(即一排座位中,靠窗两边各设2或3张座椅)。就用A、B、C、D、F共5个字母表示;自然就没有E了。
从2012年9月以后,开行的所有高铁、动车组的座位编号规则由原来的单一数字排序改为类似于“数字+字母”的形式。车票上的数字表示座位排数,而座椅位置则根据座位的席别不同用不同的字母表示。比如,高铁的二等座,每排有5个座位,就用A、B、C、D、F共5个字母表示;一等座,每排有4个座位,就用A、C、D、F表示。商务座则用A、C、F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