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天气为什么(阿坝天气为什么那么热)

黑龙江旅游网1710

气候受高空西北风气流和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明显具有青藏高原季风气候特征。地域辽阔,海拔相对高差大,造成了气候地域差异性大,垂直气候明显。

阿坝天气为什么(阿坝天气为什么那么热)

主要特点是:西北寒冷东南较为暧和。由于松潘地处川西北高原气候区中的寒冷地带。气候偏冷,气温偏低,冬季漫长,无明显四季之分。全县气候有山地暖温带、冷温带、亚寒带、高山寒带。松潘地区无霜期短,平均无霜期60天左右,土地封冻时间长,降水量不均,且降水量较集中,雨季(5月中旬至10月上旬)占全年降水量的80%,年平均降水量为729.5mm。

中央气象台昨日6时发布暴雨橙色警报,昨天白天到夜间,川西高原东部和四川盆地西部、陕西南部、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山东中北部和山东半岛等地有暴雨,四川盆地西部、河北东南部、山东北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降水量有100~120毫米。

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称,未来三天,陕西南部、华北、黄淮、江淮、四川等地将有大到暴雨,江南大部、华南中东部将出现高温天气。

受冷暖空气的共同影响,未来三天,新疆西部和北部、青藏高原中东部、西北地区中东部、内蒙古河套地区和东北部、东北、华北、黄淮、江淮、江汉、华南西部以及西南地区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其中,四川大部、重庆西部和北部、陕西南部、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北部、江汉北部的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四川盆地西部、河北东南部、山东北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区并伴有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未来三天,湖北南部、江南大部、华南中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35℃高温天气,局部地区可达37℃以上。

今明两日,具体预报如下:

9日8时至10日8时,四川大部、陕西南部、江汉北部、黄淮西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局部地区有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区并将伴有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10日8时至11日8时,新疆西部、青藏高原中东部、西北地区东南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吉林大部、黄淮大部、江淮、江汉大部、湖北西北部、广西中西部、海南、西南地区大部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其中,西藏东北部、川西高原南部、重庆西南部和东北部、陕西南部、湖北北部、黄淮南部、江淮北部的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上述部分地区并将伴有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中新

今日成都中雨有点凉

(成都商报记者黄克)成都今日白天到晚上中雨转阵雨,气温20~25℃;明日白天到晚上阴,气温22~27℃。

根据四川省专业气象台的预测明日白天到11日白天,巴中、达州、广安、甘孜、凉山、攀枝花六市州阴天有阵雨,局部地方有暴雨,我省其余市州阵雨转多云。 24小时内,盆地最低气温:20~22℃,最高气温:25~27℃。

受高空低槽和地面冷空气影响,今天白天到晚上,我省有一次明显的雷阵雨天气过程,雷雨时有短时阵性大风和雷电发生,其中,德阳、成都、雅安、乐山、眉山、巴中、南充、遂宁、资阳、内江、自贡、达州十二市的部分地方有暴雨,阿坝、甘孜两州和凉山州北部有大雨,局部地方有暴雨。

科普专栏

气象灾害对

高原农牧业

影响知多少?

如果把青藏高原比作地球上的

巨大宝石,

那么气象及次生灾害就是

笼罩在这块宝石上,

挥之不去的阴影。

青藏高原是生态非常脆弱的地区,

同时也是自然灾害频发区。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

提高和人口密度的增加,

青藏高原成为

灾害发生的高风险区,

这极大地影响和威胁着

当地农牧业。

常见灾害有哪些?

雪灾、干旱、大风、冰雹、雷电、强降温

这些都是常见的气象灾害,

山洪、滑坡、泥石流这些地质灾害

都是常见的气象次生灾害。

两者的危害性有何不同?

气象灾害的危害面积较大,

农牧业灾害经济损失严重;

而山地灾害活动则表现出

突发性、季节性、准周期性和群发性,

对生命财产和重大工程安全影响较大。

青藏高原为何多灾害?

青藏高原海拔高,

自然条件与同纬度其他地区差别很大,

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很强,

气温较低,而且由于高原上

地形复杂多变,

导致气候变化剧烈,自然灾害频繁。

比如,

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对流强烈,气温低,气温日变化大,

因此经常出现雷暴和冰雹天气。

又比如,

高原上的降水主要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

干湿季分明,降水量很少,

因此一旦发生强降水,

诱发的山洪和地质灾害影响很大。

再比如,

高原终年在高空西风急流控制下,

常出现大风。

青藏高原灾害之“最”

这些灾害,可是有几个之“最”呢!

小本本记下来!

发生频率最高、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

雪灾

灾害NO.1

雪灾是青藏高原发生频率最高、

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

几乎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雪灾发生。

多发区

雪灾在青藏高原有两个高发中心,

一个是西藏山南地区,

另一个,

则位于青海南部和四川西北交界地区。

危害

雪灾主要发生在青藏高原牧区冬春季节,

给当地农牧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带来很大的威胁。

冬春季节,

青藏高原牧区经常出现

频繁的降雪天气过程,

加之雪后强降温,

很容易造成大面积的雪灾,

其危害极其严重。

在青藏高原上,

雪灾影响面积通常

可达20~30万平方公里,

甚至更广更大。

因降雪时间长、强度大、温度低,

积雪会覆盖草场,

并且在表面结一层冰壳,

不易融化,

使得家畜无法出牧,膘情会急剧下降,

甚至大量家畜在饥寒交迫中死亡。

积雪不但覆盖了草场,也阻断了道路,

给减灾救灾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牲畜在严寒中无法觅食,

还要承受风雪的袭击,往往会大批死亡,

尤其是幼畜和怀孕的母畜,

有时甚至导致很多牧户在几天内所有牲畜全部死亡。

同时,大雪常常封路、封山,

给交通运输、邮政通讯、防灾抗灾等

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我国发生次数“最”多、范围“最”大的地区

大风、雷电和冰雹

多发区

青藏高原是我国大风、雷电和冰雹

等强对流天气多发区;

其中,阿里大部、那曲大部、青海西南部

以及果洛与甘孜交界地区

均是我国大风日数最多的地区之一;

那曲中北部、阿坝西北部

成为北半球同纬度地带

雷暴日数最多地区;

青藏高原同时也是我国

冰雹发生最多、范围最大的地区。

危害

大风、雷电和冰雹灾害

主要集中发生在6~9月,

这些灾害往往也会对当地人员和财产

造成比较大的损失。

大风

大风常将刚生长的作物吹走或掩埋,

甚至使农田覆盖上

20~30cm的沙土层。

对生长中后期的作物,

则会造成大片倒伏,

产生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大风及风沙对畜牧业的危害也很大,

会使牧草的生长受到影响,

降低产草量和牧草品质。

同时,大风还会加剧土壤蒸发,

加重干旱,吹蚀表土,引起土壤沙化。

连续的大风天气还会

导致家畜抵抗力下降,容易染上疾病。

雷暴

雷暴经常同其他破坏性天气同时发生,

虽然持续时间短,

但对农牧区造成的影响非常严重。

冰雹

冰雹会使农作物受到损伤,

破坏作物正常机能或打落果实,

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冰雹对牧草的危害也非常大,

严重时会影响牧草再生,

破坏牧场设施,

危及出牧群众和家畜的安全。

同时,冰雹过后,会使土壤严重板结,

造成草原植被损伤,

破坏生态平衡,诱发草原病虫害。

夏河扎油乡冰雹使农作物受损

此外,干旱和强降温也是常见的灾害性天气。

干旱

多发时节

青藏高原降水主要来自

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5~9月为湿季,

10月到次年4月为干季,

80%以上的降水量集中于湿季。

因此,青藏高原经常发生大面积的干旱,

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情。

多发区

西藏那曲南部、日喀则北部、

拉萨周边地区,昌都东北部及青海、

四川与西藏交界地带是两个旱灾多发区。

这两个地区年平均干旱的频率

在50%以上,

即平均不到两年就会发生一次干旱。

危害

青藏高原上的干旱可以分为春旱和夏旱,

主要发生在春夏两季,

对农作物及草原牧场的影响都比较大,

还经常会引发大面积的病虫害。

春旱

由于青藏高原上的灌溉设施

相对比较落后,

大多数地区是靠天吃饭,

一旦发生春旱,

会严重影响春播作物的

播种、出苗及前期的生长发育。

春旱还会造成牧草返青期推迟

或延缓其生长速度,

导致牲畜食物匮乏、饮水困难。

夏旱

如果雨季开始偏晚,

那么青稞、小麦在拔节之际

就得不到足够的水分,

会影响作物的早期生长,

同时,也会推迟牧草的返青,

不利于及时放牧和抓膘。

雨季中的间歇性干旱,

一般发生在盛夏时期,

太阳辐射强烈,蒸发旺盛,

而此时又正逢春播作物

抽穗、灌浆的需水关键时期,

往往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使穗、粒数减少,

同时也会使秕粒数增加,

造成严重减产。

干旱导致临潭蚕豆、土豆受灾

强降温

强降温出现时间主要集中在

11月至次年3月,

往往在大雪以后冷空气南下时产生,

可以在24小时内。

降温10度以上,

此时家畜正处于半饥饿状态,

一旦遇上降温天气,

可能造成大批家畜生病或冻死,

尤其是母、幼畜死亡更为严重,

对畜牧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

洪涝、滑坡和泥石流

多发区

青藏高原滑坡泥石流

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

藏东南、川西地区和青海东部地区,

尤其是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

三江地区、横断山脉地区

和湟水河流域;

低危险区主要分布在

羌塘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等高原腹地。

尕海镇加仓村阴山牧道冲毁

山洪使拉仁关乡则岔村尼玛小桥

严重倾斜,成为危桥

危害

青藏高原上的洪涝与地质灾害

相比我国东部地区来说,

发生的频率不算很高,

但由于坡度大,地质条件不稳定,

所以一旦发生,危害巨大。

由于青藏高原地区山高坡陡,

强降水形成的洪水汇流时间短,

所形成的洪水虽然短暂,

但强度很大,

经常形成山洪暴发,破坏建筑物,

淹没农田,并使人、畜伤亡。

被洪水冲垮的河堤

洪涝导致郎木寺寺院护坡坍塌

危害为什么那么大?

产业结构单一

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青藏高原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大多以牧业为主,

种植业和加工业都不发达,

农牧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

地形限制

受地形的制约,

人类密集活动区多位于

地势较为平坦、交通方便的河谷地区,

这些地区也是滑坡、泥石流

和山洪的危险区,

一旦灾害发生,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发生在河谷中的丹巴泥石流

防灾意识薄弱

青藏高原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民众防灾减灾意识不强,

灾害风险防范能力有待提高。

我们可以做什么?

1

开展山地灾害危险性评估,

提高灾害风险防范能力。

2

重大工程应注重源头避灾,

切实重视灾害勘察,准确判识潜在风险。

3

确定合理开发度,适度利用资源,

确保安全、持续发展。

4

建立涉灾部门协调机制,

增强民众灾害风险意识,

提高灾害风险管理水平。

出品:第二次青藏科考

(青藏高原人类福祉的综合评估课题组)

指导老师:董孝斌(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

制作:钟燕川(四川省气候中心)

张玉芳(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王庆莉(甘孜州气象局)

参考文献:

[1]高懋芳,邱建军.青藏高原主要自然灾害特点及分布规律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08):101-106.

[2]崔鹏,苏凤环,邹强,陈宁生,张镱锂.青藏高原山地灾害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减灾对策[J].科学通报,2015,60(32):3067-3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