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下雪2018(为什么不下雪2023)

黑龙江旅游网5280

因为地理位置原因,福建省很少下雪。

为什么不下雪2018(为什么不下雪2023)

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全省70%的区域≥10℃的积温在5000-7600℃之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21℃。

雪的形成需要两大条件,一个是较冷的冰晶核,一个是水分。当云层中的温度降到冰点0℃以下时,水分就结成冰晶形状的冰末,也就是所谓的较冷的冰晶核,而这些冰晶核累积到一定程度后降落便是我们见到的降雪。

当云下气温低于 0℃时,雪花可以一直落到地面而形成降雪。如果云下气温高于 0℃时,则可能出现雨夹雪。因此福建省很少下雪。

扩展资料

根据人民网2016年1月22日报道,22日凌晨福建最北端的浦城县出现雨雪天气,到中午已出现积雪,村子、竹林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2016年1月22日福建大部分地区出现雨雪天气。福建省气象台22日16时25分也发布雪灾黄色信号,22日白天,福建北部地区已出现雨夹雪或冰粒天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雪(自然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下雪啦!2018年德化第一场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福建

四川并不是不下雪,只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下雪少。

四川的地理位置导致下雪少

四川属于亚热带气候地区,又因为离赤道比较近从北方来的冷空气无法到达四川,其次就是四川周围山脉较多,导致就算冷空气到达也因为山脉的原因减弱很多,四川冬季的气温一般在6到11度。

但是四川也会下雪

四川的西北部和西南部属于高原地区,在这一地带甚至有的山脉常年积雪。比较出名的是西岭雪山,对于盆地中的平原地区,也并非是从来不下雪每隔几年也是会下雪的,只是雪量较小。

在2018年的海螺沟就有一场大雪,一夜之间这个地方成了冰雪王国。

准确的讲四川盆地也有过大雪天气,只不过比之北方次数上不是一个量级,之所以不会下大雪与直接关系就是纬度原因,四川盆地南北纬度处在北纬28度到32度之间,处在这一纬度上的地区还有湖北、湖南北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长三角地区,基本就是长江中下游南北两侧,这些地区降大雪的概率都很低。此问题更应该是讨论,四川盆地降雪为何没有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次数多,我们经常能从讨论南方集中供暖问题、湖南冻雨问题中看到,湖南湖北地区冬季降雪也日渐频繁,虽然没有北方的暴雪、大雪,但是中雪、小雪在这些地区也容易形成灾害。相比之下,四川盆地之内降雪却很少。四川盆地处在大巴山、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巫山山脉等山脉高原的包围之中,盆地内平均海拔只有四五百米,而周边的山脉、高原平均海拔在2500米以上,其中西部的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5000米,南部的云贵高原海拔在2000---4000米,重重包围之下,冷空气很难侵袭盆地。去过四川旅游的朋友很多,基本上会发现一个现象,盆地内的城市冬季也是雾蒙蒙的,阳光天数少,这是因为盆地内地势低,冷空气进不来,但同样盆地内的水汽也不容易扩散,笼罩在盆地上空就像一个“大棚”一般,不但具有一定保温作用,也不容易与上层冷空气产生作用而降雪。当然四川盆地南北四百多公里,川北地区的降雪还是高于川南的。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这是一个很经典的话题,而且有很多种问法,比如为何1月份等温线经过四川盆地时向高伟度弯曲以及为什么四川盆地冬季的温度比较高或者为什么四川盆地的气温要比长江中下游的气温高等等,这些都与题主所问的“四川盆地为何不下大雪”同出一辙。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清楚四川盆地的地理环境。

四川盆地是中国传统认识里的四大盆地之一,按面积排名为国内第三(第一、二、四分别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总体上来说四川盆地是由东南西北四面的巫山、大娄山、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秦巴山区环绕而成,总面积约为26万平方千米,包括了四川省中东部的绝大部分城市(成都、广安、遂宁、自贡、南充等等)、重庆的主城区、贵州省北部的遵义和毕节以及云南省的昭通等城市。

从四川盆地的地形特征来看,盆边均为海拔在1000至3000米的山地或高原所环绕,而盆底的海拔普遍在250米至750米,由于这种地形较为闭塞,对于气流有机械阻挡作用,其北部的秦巴山区有效阻挡了北方冷空气的深入,并在此形成下沉气流,同时在盆地“保温”作用下,使得盆地内气温较高,最冷的月均温为5~8℃,因此在这种较为暖湿的温度环境下,是很难达到降雪的条件,尤其是下大雪的条件。

而在夏季的时候,四川盆地则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南季风以及东南季风的交替控制,因此容易形成暖式切变(相对流场而言的一种天气系统,其性质与暖锋相似,属于主要降水天气系统之一),因此夏季的四川盆地降水较多,而在云雨的保温作用下,温度也偏高。

不过,话说回来,四川盆地这种“冷气进不来热量散不开”的暖湿环境,这种相对暖湿且温润的空气对人体皮肤有天然的保养作用,同时空气中弥漫的水雾、水汽能够有效削弱紫外线照射对人体的影响,因此四川盆地有“盛产”美女之说。

首先四川盆地的绝大部分是很少会下大雪的,但是在盆地的边缘,即地势比较高的山地上还是可能会下大雪的。普遍来说四川盆地由于地形的作用,使得其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来说气温高出不少,因此基本上是不会下大雪的。

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中最小的一个,位于中国腹心地带和中国大西部东缘中段,西靠横断山脉、北近秦岭、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被青藏高原、大巴山、巫山、大娄山、云贵高原环绕而成,地势周高中低。那么四川盆地气温较高不仅仅局限于冬季,整体来说气温也是相对比较高的。四川盆地气温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山脉阻挡:那么我国冬季温度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太阳直射点的南移,使得我们过得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其次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使得寒冷干燥的冬季风从蒙古西伯利亚自西北向东南吹,在冷空气的袭击下我国大部分地区会出现气温骤减的现象。那么我们四川盆地由于周围被高大的山脉所阻挡,特别是北部,受到秦岭、大巴山等的阻挡,使得寒冷的冬季风无法吹到四川盆地地区,因此温度比较暖和。

盆地地形保温作用:四川盆地的地形,使得盆地内部在受到太阳辐射照射后有着像凹面镜聚焦的作用,一部分使得热量增加,另一部分使得凹地地形热量不易扩散。同时升温使得水汽蒸发形成气团,在盆地地形中空气不易扩散,气团比较稳定,稳定的气团能都增加大气的逆辐射过程,使得大气具有保温作用,因此盆地地形能够使其温度比较高。

因此在冬季的时候盆地内温度比较高,加上四川盆地纬度不算特别高,因此下大雪的概率比较小的;夏季的时候地形作用加上副高控制会使得盆地内很闷热。

也下雪,不过次数少。

这个是小雪?成都也会下雪的。

其实在我老家遂宁一带,以前也是一年下几次大雪的,可因天气变暖,现在少了,都是四季分明的

得益于秦岭和大巴山的双重保护四川盆地成了我国冬季同纬度最暖和的地方

北京1月7日电 7日凌晨至清早,北京市远郊区房山、延庆均有少量降雪,然而,郊区的“毛毛雪”并未达到气象学的“初雪标准”。北京南郊观象台监测显示,自2017年10月23日至2018年1月7日,北京已经连续77天未出现有效降水。

近日,全国20多个省份接连出现降雪,缘何偏偏绕过北京?专家称,冷空气、充足水汽、气象条件是降雪的三个要素,而北京只有“冷空气”。

按照《北京地区初雪日定义》,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首个降雪日为“初雪日”:北京全市20个人工站中多于10个站点观测到有降雪现象;城区5站(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观象台)均观测到有降雪现象;城区5站中的3个或以上站点观测到有降雪现象,且至少1个站降雪量大于等于0.1毫米。

北京市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施洪波说,形成降雪需要具备三个条件:降水的气象系统、较充足的水汽和冷空气。

2017年12月以来,京津冀地区只有“冷空气”这一个条件,也就是北风强劲,但水汽条件差,属于“干冷型”,有些日子空气湿度不超过30%,形成降雪的气象条件也不充足。

2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但降雪避开了京津。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说,中东部地区大雪的原因,是来自孟加拉湾地区的暖湿气流非常强盛。暖湿气流自西南进入中国,与北方南下的弱冷空气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等地交汇,持续湿冷,促使大范围雨雪形成。

专家指出,交汇点偏南,暖湿气流还没到北方,就遇到了冷空气,雪就没降在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