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纽约大苹果(为什么纽约大苹果好吃)

黑龙江旅游网3830

由于在二十世纪初,纽约对外来移民来说是个崭新天地,机会到处都是。因此纽约常被昵称为“大苹果”(the Big Apple),便是取“好看、好吃,人人都想咬一口”之意。

为什么纽约大苹果(为什么纽约大苹果好吃)

纽约的其他别称:Gotham哥谭镇/愚人村;The City That Never Sleeps不夜城;The Capital of The World世界之都;The Empire City帝国之城。

扩展资料

纽约的英文名称

纽约虽然一般写作“New York City”,但“City of New York”才是官方名称。

纽约市有官方拉丁语名称Novum Eboracum用于市徽上,意为“新艾伯拉肯”。其中艾伯拉肯就是前述约克在罗马帝国时期的拉丁语旧名。

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将这片地方交给他的弟弟管辖,于是,国王的弟弟便将自己的领地从英国的约克郡迁到新阿姆斯特丹,并将地名改为“纽约”,即“新约克”。以与荷兰交换印度尼西亚的伦岛。

英国取得“新阿姆斯特丹”的领土,命名为“纽约”(New York),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爱尔兰大饥荒使大批爱尔兰移民涌入纽约,到1860年,四个纽约人中就有一个出生于爱尔兰(总共超过20万人)。同时,德意志革命也使德国移民大量迁入,1860年,有四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自德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纽约

纽约市被称为很多东西——“伟大的美国熔炉”、“哥谭”、“不夜城”——但它最著名的绰号是“大苹果”。那么这个现在无处不在的绰号是从哪里来的呢?

做一个大苹果

多年来,关于纽约市如何被称为“大苹果”的说法有很多。有人说它来自以前的富裕家庭,他们在大萧条时期在城市的街道上卖苹果以维持生计。另一种说法认为,这个词来自 19世纪一位名叫夏娃的著名妓院女士,她的女孩们被厚颜***地称为她的“大苹果”。但这个绰号实际上源于 20年代晨间电讯报体育作家约翰·J·菲茨·杰拉德(John J. Fitz Gerald)在他的赛马专栏“Around the Big Apple”中使用的一句标语。从 1924年 2月 18日开始,他在每一个专栏中都以标题“大苹果”开始。每个小伙子的梦想,曾经将一条腿放在纯种马身上,也是所有骑手的目标。只有一个大苹果。那是纽约。”

当时,据说小型马匹的骑师和驯马师想要制造一个“大苹果”,这是他们在纽约市及周边地区举办的大型比赛中获得巨额奖金的术语。

据报道,菲茨杰拉德在著名的新奥尔良展览会场首次听到两位非裔美国人马厩手用“大苹果”来形容纽约的赛马场,正如他在其就职典礼“大苹果周围”专栏中解释的那样:“两个昏暗的马厩手是带领一对纯种马绕过新奥尔良游乐场相邻马厩的“冷却环”,并进行断断续续的交谈。“你们要从这里去哪里?”问了一句。“从这里我们正前往大苹果,”另一位自豪地回答道。“好吧,你最好把他们的剥皮者养肥,否则你从苹果中得到的只是核心,”这是快速的反驳。菲茨杰拉德在他的专栏中使用了口语化,并迅速流行起来。

流行起来

一旦这个词进入北方社会的词汇,它的流行就慢慢传播到赛马之外,从哈莱姆的夜总会到关于这座城市的流行歌曲和舞蹈,一切都以“大苹果”命名。最值得注意的是,1930年代的纽约爵士音乐家——他们习惯在歌曲中使用这个昵称来指代他们的家乡——帮助这个昵称传播到了东北以外。

在整个 20世纪中叶,它一直是纽约市的昵称,直到 1970年代才被纽约市正式采用。纽约会议及旅游局希望使用这个绰号可以提亮这座经济受压、犯罪猖獗的衰落城市的形象,并重振旅游经济。1997年,为了给予菲茨杰拉德他应得的(有点不公平),当时的市长鲁迪朱利安尼签署了一项立法,将菲茨杰拉德和他的家人在 1934年至 1963年间在西 54街和百老汇居住的角落命名为“大苹果角”。

纽约是一个充满时尚元素的城市,也是世界上很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但是为什么纽约又被称为“大苹果”?这个称呼的来历有三种比较常见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过去某年加州苹果歉收,面临着外销市场供货不足的局面,纽约的苹果刚好填补了市场空缺,因而得名;二是在过去经济萧条的时候很多家庭被迫在大街上卖苹果为生,因而得名;三是爵士乐手把纽约比作大苹果,后来纽约因此得名。

曾经的爵士乐手把美国的每一个城镇比作书上的苹果,把纽约比作一个大苹果。每次去城镇里演出就好比是摘苹果一样。爵士乐手最喜欢的地方就是纽约。——这里的氛围融洽,非常热闹,赚钱也很容易。后来纽约市政府的官员们为了吸引来自各个地方的游客,就从爵士乐手的故事中设计出大苹果这个噱头,叫起来又好听又有诱惑力。所以“大苹果”就成了纽约一个可爱而又温馨的绰号。

第二种说法是苹果作为一种水果对对纽约经济发展起来了很多作用,在美国经济大衰退时期,各行各业都不景气,很多银行家破产失业,生活潦倒。为了养家糊口,他们开车进城的时候经常拉着一袋一袋苹果来卖,很多的一些名门望族都被迫靠这样的方式来维持生活。后来纽约市政府为了推广城市的知名度,就大力打造“大苹果”这个形象来代表纽约。

最后一种说法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时期,爵士乐开始在美国流行,有一位爵士乐手的歌词写到,“在成功的树上有很多苹果,当你选择纽约这棵,就能摘到最大的一个”。对于很多人来说纽约这样的大都市充满了一夜暴富的机会,所以歌词这样比喻令人印象深刻,“大苹果”也就逐渐成为纽约的才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