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不想去一个夏天不热,冬天不冷的一个城市
那跟我来看看智利的伊基克吧
先从这个国家开始了解吧
这个地方没有塞纳河畔的美丽、威尼斯的宁静也没有西亚的石油
不过也有硝石和铜矿
由于国土横跨38个纬度,而且各地区地理条件不一,智利的气候复杂多样包括多种形态,使得很难用一句话总结智利全国的气候状况。气候可分为北、中、南三个明显不同的地段:北段主要是沙漠气候;中段是冬季多雨、夏季干燥的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南为多雨的温带阔叶林气候。按照柯本气候分类法,在智利国境内至少包括了七种主要的气候亚类型,包括有北部的沙漠到东部和东南部的高山苔原和冰川,复活节岛上的湿润亚热带性气候,智利南部的海洋性气候以及智利中部的地中海气候
这里的水文条件也可以说是很好了
西临太平洋让西部地区的智利国民有了许 许多多的港口
好了,回到正题
智利在南美洲西部,通用西班牙语,因为南美洲曾是欧洲人的殖民地。多信天主教。现代智利人系由西班牙人后裔同阿劳坎等印第安人长期结合而成。居民中,印欧混血种人占多数,次为欧洲人后裔和印第安人。悄悄的告诉你,其实现在这里许多居民有中国人的血统哦
这里每年也有狂欢节,大概在2月
表演的人并不是智利本土人,而是玻利维亚人
上次去时正好赶上狂欢节
队伍浩大
政府为了迎接他们专门清出一个车道
跳这个很费力气
还要穿上很厚重的服装
表演效果却依然很好
还有智利的“小精灵们”庆森林狂欢节
喜欢小鹿吗? 来智利吧
这是智利马驼鹿哦
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他们是濒危动物
现存已经不到2000只了
请好好爱惜吧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起伊基克了
这个地方有着一个挺美丽的海滩
这里有铺着细沙的海滩,当然有铺着乱石的海滩
你可得小心点,在那摔了可疼得够呛
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也是摔过的人
这只南美流浪狗是沙滩常客
南美的狗很会享受啊
但他坐塌了我的沙坝
这里也被称为“荒漠明珠”
为什么呢?
接下来听我说吧
上一次去那儿的时候
城市周围全是沙漠
因为伊基克有着南美洲最大的自由贸易港
果真是个明珠
但因为在沙漠里
这就是“荒漠明珠”的由来
伊基克的华人着实多
在我爸妈的店边上的店铺几乎全都是中国人开的
上次去的时候是寒假
当地人为了迎合中国人的节日
专门找人学了舞龙表演
我很开心,他们可以对我们中国的节日如此上心
但是在今年的10月19日
不幸开始
因为智利的公交系统涨了300比索,引发了一场至今11月30日还没有结束的暴乱
游行!示威!闯进lider(南美洲沃尔玛的别称)砸烂一切!最后还要放火
有人可能认为300比索是很大数目
但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
300比索折合人民币只值三毛钱!
有人疑惑了
谁会因为三毛钱引发暴乱
不只是这一次
智利人对经济工作的压力与愤恨一点一点堆积起来
已经达到了极点
店铺被火烧在这场暴乱中,已经很寻常了
为了压制暴乱民众,他们不得不派出特种兵
这一切都是穷人引起的
想当初lider是每次发生什么地震海啸,他最先开门让穷人进来避难,现在呢?智利原有的几百家lider所剩无几
有没有想起农夫与蛇
他们应该好好想想
天上哪里会掉馅饼?
财富都是自己创造的
像这个被橡皮子弹打中的人
他或许看起来很可怜
但他应该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引起暴乱
这样一个还算漂亮的小地方
不爱惜吗?
看吧,现在好像面目全非了吧
有人创造,有人毁灭
希望早日恢复宁静
智利南部处于西风带,降水量多,因此河水的流量比较大,也因为这里地理纬度较高,第四纪冰川覆盖面较广,还有现代冰川的发育,经冰川和河流的共同侵蚀下,使得海岸严重的切割,就变得十分的弯曲,形成不少深长的峡湾。另外,随着地壳的逐渐下沉,使科迪勒拉山较低的鞍部和山麓被海水淹没,形成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岛屿,海水的入侵还使得中部河谷凹地变成了浅海湾。
这些岛屿和大陆之间的浅海都是十分好的海上信道。这里处于西风带,因此风浪不会很大,秘鲁寒流经此汹涌北上。许多国家的南极考察船队大多是通过这里航行的,这些大小不一的岛屿就是天然的挡风墙、防浪堤,保护着各国航海家和考察队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地球上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所以气候干旱。世界上的沙漠多分布在这里,故称为“回归沙漠带”。但是,这一带并非到处都少雨。例如我国华南地区,虽然地处北回归线附近,但因位于大陆东岸,地理位置优越,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每年夏季风和台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造成丰沛的降水。因此,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充足,植被繁茂。特别是广东省的鼎湖山,森林茂密,万木葱茏,恰似镶嵌在华南大地上的一颗绿色明珠,赢得了“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之美誉。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现已参加了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
附:1.濒临海洋的荒漠地区
海洋是水汽的源地,云雨的故乡。大陆沿海地区一般受海洋影响较大,降水比较丰富,多属于气候湿润地区。但是,在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等地区却形成了荒漠环境。因为这里常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干燥;同时,盛行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水汽很少,云雨难以形成。此外,沿岸海洋中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进一步加剧了气候的干旱程度,使荒漠区一直延伸到海岸边。其中最典型的是南美洲的智利北部和秘鲁沿海地区,这里不仅是世界上降水最少、气候最干旱的地区,而且荒漠区随强大的秘鲁寒流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成为一大自然奇观。
2.纬度较“高”的炎热中心
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一般是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但是,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并不在赤道而是出现在北纬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热中心。这里7月份平均气温多在30℃以上,其中利比亚的阿济济亚曾出现过58℃的绝对最高气温,是有名的世界“热极”。这是因为南北半球海陆分布不同,特别是赤道附近云量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加强,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撒哈拉沙漠地区终日晴空万里,烈日当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加上沙漠地区植被稀少,地表裸露,空气干燥,增温强烈,所以就形成了全球的炎热中心。
3赤道雪山与极圈花园
赤道两侧的热带雨林带,全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在赤道南侧的赤道带内,有几座海拔超过5000m的高山,例如非洲坦桑尼亚境内的乞力马扎罗山、印度尼西亚伊里安岛上的查亚峰等。它们虽然地处赤道附近,但终年冰峰峭立,白雪皑皑,成为赤道地区的奇观。
北欧的冰岛虽然位于北极圈附近,但并不是一个终年冰天雪地、气候奇寒的国度,实际上全国仅有10%左右的面积为冰川所覆盖。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冰岛气候相对比较温和湿润,夏季凉爽宜人,冬季则比较暖和,所以人称“冰岛不冰”。此外,冰岛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温泉和热泉很多。当地居民充分利用温泉热水发展温室生产。在温室里生长着西红柿、黄瓜、辣椒等新鲜蔬菜,以及热带、亚热带出产的香蕉、葡萄等水果,还培育了多种艳丽芬芳的鲜花。由此可见,在冰雪茫茫的北极地区,得天独厚的冰岛就成了一块罕见的“热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