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有皇宫。
只是大部分被毁,西安的宫殿大都焚于战火,目前还有红光路西段阿房宫遗址、未央区汉长安城遗址、二马路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具体如下:
1、大明宫
大明宫,大唐帝国的大朝正殿,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北侧的龙首原。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三大内”(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00余年。
2、阿房宫
阿房宫是秦王朝的巨大宫殿,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始建于公元前212年。阿房宫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国力日益强盛,国都咸阳人口增多。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一座前殿。
3、长安城遗址
隋唐长安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西安市区。隋朝称大兴城。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由宇文恺经过周密调查而精心设计,开皇三年由长安(今汉长安城)迁至于此作为隋代都城。唐朝建立后仍以此为都城,称长安城,并不断修建和扩充。
扩展资料:大明宫,大唐帝国的大朝正殿,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北侧的龙首原。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三大内”(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00余年。
大明宫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其建筑形制影响了当时东亚地区的多个国家宫殿的建设。大明宫占地3.2平方千米,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被誉为千宫之宫、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大明宫毁于唐末战乱。
1961年,大明宫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西安市在大明宫原址建立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明宫不仅奠定了中国的宫殿建筑制度,而且对日本等亚洲国家的宫殿建筑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平城京、平安京宫城无论是宫殿布局还是与郭城的位置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模仿了唐大明宫。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大明宫
钟楼原址在广济街口(鼓楼的西面),和鼓楼在同一中轴线上。明朝万历九年迁址到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
关于钟楼迁址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万历年间,关中地震后道士高承之断言,是万年鳌鱼在地下作怪,于是知府将钟楼迁到现址震住妖孽作祟的穴口(是整体迁移,而不是拆迁),从此西安天下太平,万民乐业。钟楼正面的楹联就反应了这段传说。实际上钟楼的东迁是与西安城市发展的东移直接相关的。钟楼始终处于西安交通地理的中心位置。钟楼在古代的主要用途是报时的,晨钟暮鼓成为西安的标志之一,但是过去报时并非清晨敲钟,黄昏击鼓。据考证,老西安报时的其实是钟鼓并用。
钟楼和鼓楼的区别是地理位置不同和建筑特色不同。
一、地理位置不同
1、钟楼位于西安省的中心地带,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鼓楼之一,且其形制也是保存最大的一个,周围明城墙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交通便利,历史厚重!这座鼓楼的基座是方形的,主要是由砖木制作,楼顶是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高为三十六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
2、西安鼓楼也是位于西安的中心地带,也是位于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之地,地理位置与钟楼相差无几,而且也是历史悠久,历史地位也相似,是我国目前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之一。
二、建筑特色不同
相似之处在于基地都为方形,建造都为砖木为主,但是不同的是鼓楼顶端是重檐形式,且屋檐上铺盖着深绿色的琉璃瓦,内部贴有金彩绘。另外,其占地面积和高度也是一样的,建筑风格也是一样的恢宏大气,古色古香!
西安钟、鼓楼的来源:
西安钟、鼓楼是西安标志性建筑物,西安钟鼓楼位于西安市中心,两座明代建筑遥相呼应,蔚为壮观。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原建于今西大街北广济街东侧,明万历十年移于现址。钟楼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式四角攒尖顶的阁楼式建筑,面积1377、64平方米,建在用青砖、白灰砌成的方形基座上。
基座下有高与宽均为6米的十字形券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西安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比钟楼的建造时间稍早。鼓楼建于高大的长方形台基之上,台基下辟有高和宽均为6米的南北向券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