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没有回民(为什么日本没有回民人口)

黑龙江旅游网2580

有。

为什么日本没有回民(为什么日本没有回民人口)

日本史学家考证,在古代曾有少数外国穆斯林商人(多以马来、印尼客商为主)在日经商,宣传伊斯兰教,日久定居下来。

但因神道思想深入人心,当地信奉伊斯兰教者不多,在社会上亦无过大影响。

日本穆斯林约有13万多人,分属于上述各团体和组织,其中大部分人是入教不久的穆斯林,社会面较广,有家庭主妇、大学生、教授、律师、医生、平民,以及自民党国会议员等。

扩展资料:

发展过程:

1、传入日本

始于20世纪初叶。明治时期,随着对外“开国”政策的施行,日本在与西方频繁接触的同时,也与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发展关系,进行往来。

一些前往经商、旅游和学习的日本民间人士,看到穆斯林独特的生活方式后便开始对伊斯兰教及其经典、思想、制度等进行研究,在国内发表文章予以介绍,并从理论上进行探讨。

2、穆斯林

部分旅居阿拉伯、印度和土耳其等国的日本青年知识分子,因与当地穆斯林交往甚密而信奉了伊斯兰教,他们归国后实行伊斯兰生活方式,著文介绍伊斯兰教义、教法和教规知识,这些人遂成为较早期的日本穆斯林。

其中最著名者当推贺文八郎,教名艾哈迈德(1868~1946)、山冈光太郎,教名哈吉·奥马尔(1880~1959)、山田寅次郎,教名阿卜杜·拉赫曼(1866~1957)、田中逸平(1883~1933)等人士。

山冈光太郎曾遍游中亚飞阿拉伯国家,著有《阿拉伯国家漫游记》等书。田中逸平长期旅居中国,与中国回族穆斯林颇多交往,于1924年在济南市一清真寺归信伊斯兰教,后赴麦加朝觐。

3、回教协会

30年代,在日本学术界和政界曾出现研究伊斯兰教的热潮:1932年有17名学者发起成立了“伊斯兰教文化研究所”,出版《伊斯兰文化》杂志;

1937年另有部分学者成立了“伊斯兰教圈研究所”,出版了《回教圈》月刊,1938年一些政界人士成立了“大日本伊斯兰教协会”,出版《回教世界》月刊;1940年部分穆斯林成立了“东京伊斯兰教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伊斯兰教

1

我以前是吃狗肉的。在我的家乡有很多朝鲜族人开的狗肉馆。单从口感上来说,狗肉很香。

后来我不吃了。因为我妈妈家里养了一只狗,我对这只名叫格格的狗很喜欢。我觉得吃狗肉很对不起它。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心理上的阴影影响了我的生理反应。有一次我被朋友拉去一个贵州花江狗肉馆。我吃什么菜都觉得有点恶心,即使和狗肉毫无关系。最后只好逃离那家馆子。

也因为同样的原因我不吃鸽子,鹦鹉、八哥、以及猫。因为其他原因我还不吃马、驴、骡子,也不吃鹅。当然我得老实承认我至今仍然吃一点鸡肉,而我小时候是养过鸡的。

从我的切身经历我明白,人虽然是杂食动物,但并不是能吃什么就一定要吃什么。这一点人和动物不一样。决定一个人吃什么,是需要、是口味;决定一个人不吃什么,除了口味之外,还有别的。对于一个人来说叫忌口;对于一个人群来说就是一种文化了吧。

我们有极为发达的饮食文化。但这文化是有欠缺的。它发达于吃什么,怎么吃;欠缺于不能吃什么、不该吃什么。

满族人不吃狗肉,据说是因为狗曾经救过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命。

信奉印度教的人不吃牛肉,因为牛通神。

穆斯林不吃猪肉,因为他们认为猪肮脏。

佛教徒怜惜众生,不吃荤。

因为美、因为报答、因为敬畏、因为洁净、因为怜悯、因为亲近、因为喜爱……为了这些只有人类才有的精神需求而放弃一部分口腹享受(注意是享受而不是生存),是“善”的,是值得尊敬的。

所以我永远认为那些没有任何禁忌的饕餮之徒仅仅是“吃货”而已。这一点并不因为经济发达、腰缠万贯、厨艺高超而有丝毫改变。那位《关于吃猫》的广西籍贴主大可不必在广东人的金钱面前自惭形秽,在“强势文明”面前卑躬屈膝。

2

我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说到吃猫肉这件事情。

对我个人来说这不是个问题。我有禁忌。我喜欢猫,我认识的有名有姓的猫超过10只。我觉得它们好看,愿意听它们的叫声,喜欢和它们一起玩。在内心我是感激猫的。它带给我很多快乐。所以如果我面对一盘猫肉,肯定会惭愧得要死,肯定会想到这家伙生前的种种可爱之处,甚至想到猫有九条命,它老先生会不会已经化身为另外一只猫,正在角落里冷冷地注视着我,观察着我对它的肉身的态度——想想这些我真的要胆战心惊了。这是不是原罪我不知道,但我确实没法吃了。

诸位,换了你,这肉你能吃下去吗?

可是对于每天要吃掉上万只猫的现实,我却无可奈何。

这首先不是个生态问题,也不是法律问题,而是个伦理问题。当然今天也可以把它上升到生态伦理的高度。

它和朝鲜族人吃狗肉不一样。我曾经问过一位韩国先生,他说,狗肉在朝族人那里相当于中国人吃猪肉日本人吃鱼肉,是他们的传统肉食。而猫肉对于广东人来说,仅仅是野味、是尝鲜。既然连状如人肚子里的蛔虫一般的蚯蚓都吃得,为什么猫肉吃不得?

据介绍,这猫大多是偷来的宠物猫。也就是说它压根儿就不是用来吃的,有个词专门用来形容这样的事情叫“暴殄天物”。更何况,还兼个“偷”呢?虽然食客不是偷猫贼,但也算是销赃客了吧?

我记起几年前在海南三亚“天涯海角”公园的一处热带鱼馆。水箱里的鱼美伦美奂。我听见前面的两个人一边看一边交流:这个鱼吃过,这个没吃过,这个好吃,这个一般。北方口音。我忍了好几下才抑制住上前质问的冲动。我想问,这么漂亮的鱼,这么美的生命,难道仅仅引出了二位的口水?

这是毫无办法的事情。在他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没有人教会他们欣赏美、尊重美、热爱美,告诉他们怜惜生命、敬畏生命,这是我们教育的缺失,怪不得别人。

鲁迅先生说,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就是悲剧。我个人认为,每天有一万出悲剧在那个南方城市上演。

3

再来看看强势文化的问题。在《关于吃猫》那个帖子里,贴主列举了三方代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韩国人吃牛肉。也吃狗肉。

印度人不吃牛肉。也不吃狗肉。

西方人吃牛肉。但不吃狗肉。

西方人是强势文化,所以,西方人“强迫”韩国人不吃狗肉。

印度人是弱势文化,所以,印度人不能强迫西方人不吃牛肉。

结论是:只要是强势文化,就是老大,就说了算。

且慢。

这里忽略了一个问题:虽然印度是弱势文化,但西方人却不能强迫印度人吃牛肉。

我去过印度。见过满街溜达的流浪牛。向它招手,那厮还会走过来把头伸进车窗瞧瞧。也有很多流浪狗,不论是富人区还是贫民区,它们一样旁若无人地在人丛中跑来跑去。在新德里,只有穆斯林聚居区才有牛肉出售,西方人(包括我这样的东方人)想买牛肉只能跑好远去那里买。没听说哪个西方人抱怨说你们真落后,竟然不吃牛肉,也没听说西方人因此给印度施压。

我说过,为了精神需求而放弃一部分口腹享受(再次强调是享受而不是生存),是“善”的,是值得尊敬的。

即使是一种弱势文化。

我不吃狗肉,也不吃猫肉,还不吃鸽子肉。当然我不会强迫你也不吃。但我应该告诉你,我为什么不吃。我心里有个想法,我觉得人毕竟是人,而不仅仅是杂食动物

日本人知道回民。

回民是指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日本与中国有着长久的历史交往,对中国的少数民族也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日本也有一定数量的穆斯林居民,对伊斯兰教和相关文化也有所了解。因此,可以认为日本人知道回民。

虽然日本人可能对回民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他们对回民的认知会与中国人有所不同。